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 肿瘤科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血液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
2.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高,血清胆红素可增高。
1.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检查 心电图典型的改变常示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和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导联S波深,ST段压低,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呈SⅠQⅢTⅢ波形,实际出现SⅠQⅢ TⅢ者不过18%,且消失较快。aVF导联T波形态与Ⅲ导联相似,avR导联R波常增高,心前区导联V1、V2T波倒置,P波高尖呈肺型P波。心电向量图显示QRS环起始电轴向左略向前倾向上,此后QRS主体部主要向上、右、后移位,有明显向右的终末附环,但多无传导延迟表现。T环向后、上并向左移。P环更垂直,振幅增大。上述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变化,可以在起病5~24h出现,随病情好转大部分在数天后恢复。
2.X线检查 肺部可出现肺下叶卵圆形或三角形浸润阴影,其底部连及胸膜,亦可有胸腔积液阴影。一侧肺门血管阴影加深及同侧膈肌上升。两侧肺动脉栓塞时,其浸润阴影类似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可出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影增大及奇静脉与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如做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则可准确地了解栓塞所在部位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3.CT及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 是诊断肺栓塞无创伤而又阳性率高的方法。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关文章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常用药品
  • 异乐定

    预防及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及伴有持久性心绞痛症状的心肌梗塞。慢性肺心病及慢性充血性心衰的辅助治疗。

  • 注射用棓丙酯

    1、缺血性脑血管病(如急性脑梗塞、慢性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昏迷后遗症、脑外伤、脑震荡; 2、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衰; 3、肺心病; 4、某些周围血管病(如血栓性静脉炎)。

  • 乙双香豆素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

  • 2-苯基茚满-1,3-二酮、苯茚双酮

    用于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手术后血栓等。

  • 心脉康胶囊

    具有行气活血,化痰通络,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痰阻心脉之胸痹心痛。

  • 双嘧达莫片

    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