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胃食管反流症状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下食管扩约肌(LES)松弛期间,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称胃食管反流(GER)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生理性反流是由LES自发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食管会出现推动性蠕动将胃液推进到胃里,正常情况下不造成食管部膜损伤。病理性反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疾病。常合并食管炎,人群中约10%-20%有胃辅反流症状,但X线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可能在相当长时间不被认识。持续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及巴瑞特(Barrett)食管,后者为癌前期病变。还可能发生食管外的并发症。如酸性喉炎、呼吸道痉挛、肺的损伤并发症等。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食物在胃的通过障碍 食物在胃的通过障碍是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它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两大类。 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即活动期)或晚期。
- 幽门肿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幽门狭窄的治疗取得成功是本世纪外科的伟大成就之一。依据地理、时令和种族,有不同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高,约为2.5~8.8‰,亚洲地区相对较低,我国发病率为3‰。以男性居多,**之比约4~5∶1,甚至高达9∶1。多见于第一胎,占总病例数的40~60%。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见到胃蠕动波、扪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等三项主要征象,诊断即可确定。其中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触及幽门肿块。
- 排气障碍 排气障碍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积聚于胃肠道内称排气障碍。排气障碍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
- 十二指肠有切迹或狭窄 腹膜后淋巴结炎,腹痛可呈间断性发作,经抗感染或抗结核及解痉等治疗性往往效果不佳。曾有人报道,发现近端输尿管和肾脏受压或移位,幽门梗阻、胃壁僵硬、十二指肠有切迹或狭窄、十二指肠肠袢扩大及横结肠移位。
- 便秘 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最少。正常时,每日便次1-2次或2-3日排便一次,但粪便的量和便次常受食物种类以及环境的影响。许多患者的排便<3次/周,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1次。有的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每次可长达30分钟以上,粪便硬如羊粪,且数量极少。
- 幽门管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腹部畸形,男婴居多,男与女之比约为10:1。由于食物通过困难,患儿营养将发生严重障碍,如不治疗,可导致死亡。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幽门狭窄 幽门括约肌高度肥厚增生,硬似软骨,形如橄榄,幽门管严重狭窄,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梗阻。
- 幽门瘢痕性狭窄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径约1.5cm,因此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幽门形成瘢痕性狭窄,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临床上因病人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并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 瘢痕性幽门狭窄比较常见。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引起的幽门通过受阻,致使食物和胃液不能顺利地通过。
- 胃肠气胀 胃肠气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积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使胃肠道气胀为功能性气胀。幽门梗阻、肠梗阻引起者多为器质性气胀。常和便秘同时存在。
- 幽门肌肥大 幽门是胃的出口,是通往肠道的一个“关卡”。由于幽门肌肉畸形增厚、肥大、水肿,通往肠子的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肠道。胃壁肌肉强烈收缩,既然奶块进入肠子的阻力很大,于是就从嘴里返流出来。这样,病儿处于“饥饿”状态,势必日益消瘦。
幽门梗阻早期症状有哪些?
幽门梗阻的特异性的症状是呕吐隔夜食物。是否伴有疼痛以及呕吐的轻重与溃疡部位和梗阻原因有关。
1.呕吐:呕吐是幽门梗阻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一升以上,呕吐物为郁积的食物,伴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腹部舒服,因此病人常自己诱发呕吐,以缓解症状。
2.胃蠕动波:上腹可隆起的胃型,有时见到胃蠕动波,蠕动起自左肋弓下,行向右腹,甚至向相反方向蠕动。
3.震水音:胃扩张内容物多,用手叩击上腹时,可闻及水震荡声。
4.其他:尿少、便秘、脱水、消瘦,严重时呈现恶液质。
5.疼痛 幽门梗阻患者,并不一定出现疼痛。如溃疡病经治疗痊愈后,因瘢痕所致的幽门梗阻,虽腹胀、呕吐严重,但一般并无腹痛。在溃疡病的发作期,因局部水肿、炎症或幽门痉挛所引起的幽门梗阻,则常伴有明显的上腹痛。幽门管溃疡、幽门前或十二指肠接近于幽门的溃疡均可产生疼痛。此类腹痛多为持续性,进食后腹痛加剧,呕吐后可减轻,多数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有暂时效果。
6.呕吐 呕吐为幽门梗阻之主要症状,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夜间,如为完全梗阻,则呕吐量较大,内容为所进食物及胃液,味酸不苦,可有腐臭味,常有隔夜食物被吐出,吐后自觉舒适。幽门痉挛引起的呕吐,呕吐量不大,很少有隔夜食,吐物中常含有胆汁。
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有四种:
1.痉挛性梗阻:幽门附近溃疡,刺激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2.炎症水肿性梗阻:幽门区溃疡本身炎症水肿。
3.瘢痕性梗阻:溃疡胼胝硬结,溃疡愈后瘢痕挛缩。
4.粘连性梗阻:溃疡炎症或穿孔后引起粘连或牵拉。
根据溃疡病史及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引起梗阻之确切原因,以及某些少见之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包括外在性压迫,则需采用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体格检查 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消瘦及明显脱水征。梗阻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如未经治疗,可出现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腹部检查可见上腹膨隆及由左上向右下方移动之胃蠕动波,少数患者还可见到逆蠕动。左上腹可略加刺激即可出现蠕动波,如在空腹时于上腹部有振水音存在,则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