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SARS的胃肠道感染相关症状
  • 肠道蛔虫感染 防止肠道蛔虫感染是预防胆道蛔虫病的根本措施。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是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儿童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
  • 肠道转运障碍 肠道转运障碍是由于肠道内氨基酸,尤其色氨酸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吲哚代谢产物,硫酸吲哚酚(尿蓝母),吲哚基-3-乙酸可出现在尿中。肠道转运障碍是肾性氨基酸尿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之一。
  • 剧烈运动后呕吐 烈运动后呕吐是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指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 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 肠道血管畸形 肠道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 of intestine)包括动静脉畸形、血管扩张、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等,是引起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常是血管本身异常,也可是某一系统性病症或某一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 腹部不适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是指血液病病人由于疾病而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进食不佳引起营养不良而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由于成熟的白细胞量及质均下降导致不能抵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是白血病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 水样便 急性水样便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引起。
  •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显示全部症状

SARS的胃肠道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

报道了40例危重SARS患者中的8例出现腹泻。8人均为老年患者,入院时均有发热,初期发热超过39℃,这8例患者在发病的第2~3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腹泻每天10次以内,持续3~8天。大便多呈黄色稀水样。不伴腹痛。
北京地区收治的305例SARS病例中伴有消化道症状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表明42例SARS患者中伴有腹痛者17例,腹泻者29例,同时伴腹痛及腹泻者7例,发生消化道出血者4例。所有腹痛或腹泻患者的症状均较轻微,持续时间一般为1~2天。
在2004年的一个回顾性分析中,香港玛丽女王医院的Cheng等报道48.6%的SARS患者(69/142)在初期症状出现后(7.6±2.6)天出现腹泻,在(8.8±2.4)天达到高峰。腹泻次数3~24次/d,平均5次/d。但是经过统计后认为,腹泻与病死率是无关的。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Leung等统计了入院的138例SARS患者,水样腹泻是最常见的肠道症状,28例患者的水样腹泻多出现于第1周,3周病程中53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8例患者有发热伴腹泻而没有呼吸道症状。大便一般不含血及黏液,多数腹痛轻微。在病程第1周腹泻更为频繁,持续平均时间(3.7±2.7)天。大多数的症状是自限的。
在确诊SARS诊断的基础上,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腹泻每天10次以内,持续3~8天。大便多呈黄色稀水样。不伴腹痛。即可确诊SARS的胃肠道感染。

SARS的胃肠道感染相关文章
SARS的胃肠道感染常用药品
  •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 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 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伤寒。 5.骨和关节感染。 6.皮肤软组织感染。 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 赛美欣

    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 甲砜霉素胶囊

    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 甲砜霉素胶囊

    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 甲砜霉素胶囊

    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 甲砜霉素胶囊

    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