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中毒性结肠扩张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以至肠壁张力低下,呈阶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和气体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肠壁变薄,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诱因有低血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类药物等。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腹胀、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增多。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结肠袋消失等。易并发肠穿孔。病死率高。
(2)肠穿孔发生率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3)大出血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输血治疗者,其发生率为1.1%~4.0%。除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本病的息肉并发率为9.7%~39%。常称这种息肉为假肉。有人其此分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样息肉型。息肉好发部位在直肠,也有人认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最多,向上依次减少。其结局可随炎症的痊愈而消失,随溃疡的形成而破坏,长期存留或癌变。癌变主要是来自腺癌息肉型。
(5)癌变 发生率报道不一,有研究认为比无结肠炎者高多倍。多见于结肠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6)小肠炎 并发小肠炎的病变主要在回肠远端,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痛,水样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进度加速。
(7)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常见者有:①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关节炎率为11.5%左右,其特点是多在肠炎病变严重阶段并发。以大关节受累较多见,且常为单个关节病变。关节肿胀、滑膜积液,而骨关节无损害。无风湿病血清学方面的改变。且常与眼部及皮肤特异性并发症同时存在。②皮肤黏膜病变:结节性红斑为多见,发生率为4.7%~6.2%。其他如多发性脓肿、局限性脓肿、脓疱性坏疽、多形红斑等。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亦不少见,有时为鹅口疮,治疗效果不佳。③眼部病变:有虹膜炎、虹膜睫状体、葡萄膜炎、角膜溃疡等。以前者最多,发病率约5%~10%。
(8)其他并发症 结肠腔狭窄、脓肿、瘘管、贫血、肝损害及肾损害。此外,尚有心肌炎、栓塞性血管炎、胰腺萎缩及内分泌障碍等。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章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品
  • 甲氧溴苯酰胺、胃本

    用于治疗上腹部疼痛、呕吐、反酸、腹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及十二指肠炎、痉挛性或出血性结肠炎等。

  •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 艾迪莎

    溃疡性结肠炎,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防止复发。科隆氏病,用于频繁发病的科隆氏病病人,预防急性发作。

  • 胶体酒石酸铋胶囊

    本品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亦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所致腹泻及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

  • 复方地芬诺酯片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

  •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