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相关症状
  • 肝昏迷 肝昏迷(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肝昏迷两大类。又称肝性脑病。
  • 上消化道出血 从食管到直肠称为人体的消化道。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点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因此,上消化道应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统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中溃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25%,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常伴有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急症。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显示全部症状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在出生后第一周可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大便不着色、尿色深。体检可发现肝肿大。生化指标阻性黄疸的指征,2~4个月时黄疸往往消失,在2岁以后可现肝硬化。
在成年人,大多数α1-AT缺乏症患者以突出的门脉高压症为首发表现,患者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或肝昏迷,常发生肺气肿。男性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由α1-AT缺乏导致肝硬化患者,肝脏肿瘤发病率很高,以起源于肝细胞者居多,部分起源于胆管。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相关文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常用药品
  • 二十五味獐牙菜丸

    清热消炎、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肝肿大、肝浮水、肝硬化、脂肪肝、肝区疼痛及其它胆热、胆寒症。

  • 强肝口服液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 养肝胶囊

    大补元气,益气健脾,养肝活血。用于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药物中毒性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水、脾肿大等;慢性肝炎证型、肝癌的治疗及辅助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老年性脑贫血、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一切体质虚弱、气血亏损之症、妇女肾虚、怕冷、脸部黄褐斑;慢性疲劳综合症(CES)、亚健康状态等。

  • 脑血康滴丸

    活血化瘀,破血散结,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周围血管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

  • 护肝片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

  • 心肝宝胶囊

    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扶正固本。用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症及肾病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