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蛋白电泳时α1-AT位于α1球蛋白带内,α1-AT为一种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半衰期约4~5日。血清中有对胰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α1-AT起90%的作用。除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外,α1-AT还可抑制糜蛋白酶、凝血因子Ⅻ辅助因子及中性粒细胞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作用。α1-AT存在于泪液、十二指肠液、唾液、鼻腔分泌物、脑脊液、肺分泌物及乳汁中,羊水中α1-AT浓度相当于血清的10%,炎症刺激、肿瘤、妊娠或用雌激素治疗可使血清α1-AT浓度增加2~3倍,但这些刺激对α1-AT缺乏症患者则几乎无效。
正常人体内常存在外源性和内源性蛋白酶,如细菌毒素和白细胞崩解出的蛋白酶对肝脏及其他脏器有破坏作用,α1-AT可拮抗这些酶类,以维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α1-AT缺乏时,这些酶均可侵蚀肝细胞,尤其是新生儿肠腔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大分子物质进入血液更多,α1-AT缺乏的婴儿肝脏更易受损害。此外,α1-AT还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影响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清除、补体激活以及炎症反应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纤溶的发生。α1-AT缺乏时上述机体平衡的机制失调,导致组织损伤。
肝脏病理特征是在小叶周围的肝细胞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的沉积物,该沉积物直径为1~40μm,这些球状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随婴儿的成熟更易看清,HE染色在肝细胞浆内呈嗜伊红染色,用淀粉酶处理后PAS染色分辨最清楚。
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细胞学示沉积包涵体为α1-AT,此包含物在纯合子也可看到。此类包涵物的密度和范围与有无肝病表现似无确切关系,但无该包涵体沉积则无肝病发生,说明该包涵体在该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内含特征的形态不一的沉积物,而高尔基体内则无此沉积物,沉积物的量个体差异很大,胆管细胞内也可见到。另外,肝细胞内还可见糖原、空泡、脂褐素及胆汁淤积。
Pizz表型的新生儿,如由于α1-AT缺乏而伴有胆汁郁积性黄疸,肝脏有如下三种病理表现:
一、肝细胞损伤
特点是肝细胞肿大,相对炎性细胞浸润轻,且多为单核细胞浸润,可伴或不伴有肝纤维化,可有淤胆,但门脉区无胆栓形成。
二、门脉性肝纤维化和胆道增生
有广泛的门脉区纤维化,甚至类似肝硬化的表现,有明显的胆小管增生,6个月前黄疸消退,但肝、脾进行性肿大、变硬,以后有2例出现了门脉高压,但该类患者肝外胆管无异常。
三、小胆管发育不良
肝结构正常,有轻微肝细胞损伤,门区仅轻微纤维化,但胆管数明显减少,胆汁淤积散布在肝小叶内,临床经过为进行性黄疸,伴有瘙痒和高胆固醇血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相关文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常用药品
  • 二十五味獐牙菜丸

    清热消炎、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肝肿大、肝浮水、肝硬化、脂肪肝、肝区疼痛及其它胆热、胆寒症。

  • 强肝口服液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 养肝胶囊

    大补元气,益气健脾,养肝活血。用于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药物中毒性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水、脾肿大等;慢性肝炎证型、肝癌的治疗及辅助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老年性脑贫血、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一切体质虚弱、气血亏损之症、妇女肾虚、怕冷、脸部黄褐斑;慢性疲劳综合症(CES)、亚健康状态等。

  • 脑血康滴丸

    活血化瘀,破血散结,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周围血管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

  • 护肝片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

  • 心肝宝胶囊

    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扶正固本。用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症及肾病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