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外科 >> 肝胆外科

胆汁性腹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胆汁性腹膜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胆汁直接流入或外渗入腹膜腔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腹膜炎。其病因如下:
(1)胆囊穿孔,最常可见于:
①急性胆囊炎:胆汁性腹膜炎病因结石性、无结石性和伤寒。
②外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
③肿瘤: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侵犯。
④穿透性消化性溃疡。
⑤Crohn病。
⑥特发性。
⑦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肝脏/胆道系统损伤,常见于:
①肝脏活检。
②经皮肝胆道造影术。
③手术后并发症。
④T型管移位。
⑤创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
(3)自发性胆道胆囊穿孔见于:
①儿童为发育性。
②:75%有胆总管结石、胆道囊肿破裂及胆道感染、胆道憩室。
(4)特发性。
①胆囊穿孔是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约10%急性胆囊炎病人将会进展为胆囊穿孔。胆囊穿孔可分为3型,Ⅰ型:游离穿孔,占30%。最常发生于胆囊底,由于局部缺乏保护性粘连而致胆汁流入腹膜腔内,形成胆汁性弥漫性腹膜炎。Ⅱ型:局限性穿孔,占50%。胆汁溢出至邻近的脏器(如肝脏、胃、十二指肠、结肠或小肠)、大网膜包裹或粘连,而导致局限性脓肿。Ⅲ型:慢性穿孔,占20%。其多缓慢地进展为胆囊肠瘘。
②胆道手术或腹部创伤也是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外科手术中可由于胆囊或胆管直接损伤,或由于手术后胆囊、胆管手术残端结扎线的脱落、吻合口漏,或引流管移位损伤等引致胆汁性腹膜炎。自从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在一大系病例研究中其发生率可达0.5%,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仅0.2%。
③胆汁性腹膜炎是肝脏活检、经皮肝胆道造影术、经皮肝胆道引流术等少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经肝穿刺时损伤或刺伤了胆囊或胆管系统而致穿孔、穿透,尤其因肝内、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而致胆管扩张的病人中见到。
2.胆道自发性穿孔是胆汁性腹膜炎极罕见的病因。其发病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或结石阻塞、十二指肠部位狭窄等而致胆管内压力升高。
(2)由于结石阻塞肝管或胆总管致管壁部分压迫性坏死。
(3)胆管炎症致管壁内感染。
(4)胆道系统憩室或囊肿。
(5)由总肝管或胆总管壁内血管发生血栓形成而致胆管部分坏死。
(6)由于肝硬化而致肝脏退缩。
(7)通过胰管和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处胰液反流,而致胆总管组织消化、侵蚀。
(8)解剖学结构上的特点,如胆总管在胆囊管入口处的动脉血供应不足等。
(二)发病机制
胆汁性腹膜炎通常是由于无菌的胆汁溢流入腹腔腔内,胆盐的刺激及其化学毒性所致。若胆汁被污染或原发疾病有感染存在时,可致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克雷白肺炎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细菌含量常>105/ml。

胆汁性腹膜炎相关文章
胆汁性腹膜炎常用药品
  • 依美欣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盆腔感染等,后两者宜与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

  • 利扬新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等。也可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如败血证、腹膜炎、骨髓炎等。

  • 依美欣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盆腔感染等,后两者宜与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

  • 依美欣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盆腔感染等,后两者宜与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本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上泌尿道与下泌尿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它腹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眼部感染、骨骼及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它生殖器、道感染等;预防因腹腔、妇科、心血管、骨科及整形手术所引起的手术后感染。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上、下呼吸道感染; 2)上、下泌尿道感染; 3)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它腹腔内感染; 4)败血症; 5)脑膜炎; 6)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7)骨骼和关节感染; 8)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系统感染。由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因此单用本品就能够治疗大多数感染,但有时也需要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当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参见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参见用法用量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