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常用药品
  • 痹痛宁胶囊祛风除湿,消肿定痛。用于寒湿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筋骨无力、筋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遇寒加重者;骨质疏松、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四肢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症。
  • 七叶莲片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痛,胃疼,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 冷巴消炎、止痛、消肿、化瘀.主治:跌打、扭伤、腰痛(腰椎病、腰肌劳损、腰间盘脱出)、颈痛(颈椎病、颈肌痛)、肩痛(肩周炎)、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痛(关节炎、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撕裂伤痛、类风湿痛等疾病。
  • 消炎镇痛膏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
  • 布洛芬缓释胶囊本品系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①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②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③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④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 复方夏天无片驱风逐湿,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栓形成肢体麻木,屈伸不灵,步履艰难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玉龙油驱风袪寒,止痛消瘀。用于风湿骨痛,关节扭伤,肩周炎,腰腿痛,跌打瘀痛,神经痛等。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用于: ① 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② 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③ 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经、牙痛、头痛等;④ 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 复方小活络丸舒筋活络,散风止痛。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麻木拘挛,半身不遂,行步艰难。
  • 金玛神消炎镇痛膏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 诺福丁用于:①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②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③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等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 联邦正通高风湿疼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挫伤、肩膀酸痛、腰痛。对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用之起提神醒脑的作用.
显示全部药品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封闭点为两个压痛点(图1,2),一是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另一处是3、4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议每周1次,连续3~6次。辅以理疗,半数患者症状可显著减轻。18例做3~6次颈部压痛点封闭治疗,6例症状显著减轻;4例改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无效,其中7例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伴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下做颈根部横形切口或“L”形切口(图3),切断结扎颈横动脉和肩胛舌骨肌,逐层解剖显露臂丛神经根干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与止点(图4)。在近止点处切断前、中斜角肌,沿颈5神经切断包绕颈5神经根的纤维组织,并进一步将中斜角肌在颈5神经根部肌性组织横行切断,暴露肩胛背神经,切断神经周围组织,做神经外膜松解(图5、6)。切口闭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术后可用泼尼松5mg,3次/d,共7天。

 

 

 

 
术中可见:肩胛背神经起始部在中斜角肌内走行1~3cm,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作者曾为23例患者25侧做手术治疗,有2例3侧肩胛背神经除起始部有少许中斜角肌纤维覆盖外,其余部分行走于中斜角肌表面;2例3侧在中斜角肌内走行l~2cm;18例19侧在中斜角肌内斜行走行2~3cm;其中17侧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其中3侧为独立起点,14侧和颈5胸长神经合干,合干长度在1cm内者4侧,1~4cm者10侧;22例24侧的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本组患者锁骨下动脉位置较高,高于锁骨上缘者18例,可高达锁骨上缘4~5cm,最高1例达6cm,平均3.5cm。
(二)预后
保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但易复发,3~6次颈部局部封闭后复发率仍有50%。可间隔2~3个月后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局部封闭治疗。
22例患者术后颈肩背部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适和术前相似,但术后1周症状逐渐减轻,术后3周症状大部或完全消失。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3例4侧在术后2个月时症状、体征又出现,程度同术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经起始处减压的2侧为1例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术后第3天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术后1年余时仍未愈;另2侧为术后局部瘢痕压迫,经局部封闭后,目前尚能控制症状。前臂内侧和小指感觉减退的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天亦有波动,2~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