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原发性腹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腹膜炎大多数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腹腔,少数患儿也可通过淋巴系统、胃肠道和女性生殖器(在青春前期局部pH值和黏膜适合于细菌生长)上行进入腹腔而感染。
肾病、肝病患儿腹腔内大量腹水,常因其免疫功能低下,补体缺乏而发生腹膜腔的感染。本病最多见的致病菌是A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腹膜炎通常在腹腔内没有肯定的原发病灶细菌是通过血运、淋巴或女性生殖器侵入。病原菌进入腹腔的途径一般有如下几种:
1、血行播散:
致病菌从呼吸道或泌尿系的感染灶通过血行播散至腹腔婴儿和儿童的原发性腹膜炎大多属于这一类。
2、上行性感染:
如来自女性生殖道的细菌,通过输卵管蔓延至腹腔此类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
3、直接扩散:
如泌尿生殖系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输卵管直接扩散至腹腔。
4、肠源性感染:
由细菌移位引起正常情况下,肠腔内细菌是不能通过肠壁的,但在肠黏膜屏障遭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肠腔内细菌过度生长时,肠腔内细菌即可能通过肠黏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和血循环,即细菌移位。
细菌移位导致的感染,即称肠源性感染细菌移位感染是导致重症胰腺炎脓毒症以及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炎多为弥漫性,感染来自女性生殖系统者可局限于盆腔或下腹部。
5、肾病、肝病伴有腹水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及免疫缺陷导致感染。
细菌侵入腹腔内后,机体立即产生反应:腹膜充血、水肿并失去原有的光泽。接着产生大量清晰的浆液性渗出液,以稀释腹腔内的毒素;并出现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加以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混浊而成为脓液。
脓液性质与感染细菌的种类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脓液稀薄,无臭味;肺炎双球菌感染脓液稍黏稠,淡黄绿色;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脓液呈黄绿色,常与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而稠厚,并有粪便的特殊臭气
腹膜炎的结局依赖两方面,一方面是病人全身的和腹膜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是污染细菌的性质、数量和时间体弱多病、抵抗力低下者,腹膜严重充血广泛水肿并渗出大量液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减低和加重贫血,加之发热、呕吐肠管麻痹肠腔内大量积液使血容量明显减少,肠管因麻痹而扩张、胀气,可使膈肌抬高而影响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受到影响,加重休克而导致死亡。
年轻力壮抗病能力强者,可使病菌毒力减弱炎症消散,自行修复而痊愈或形成局限性脓肿。

小儿原发性腹膜炎相关文章
小儿原发性腹膜炎常用药品
  • 锋泰灵

    本品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 1.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或普通拟杆菌)所致的阑尾炎(伴发穿孔或脓肿)和腹膜炎。 2.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织炎、皮肤脓肿、缺血性或糖尿病性足部感染。 3.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所致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 4.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仅限中度)。 5.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中、重度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肺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上、下呼吸道感染; 2)上、下泌尿道感染; 3)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它腹腔内感染; 4)败血症; 5)脑膜炎; 6)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7)骨骼和关节感染; 8)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系统感染。由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因此单用本品就能够治疗大多数感染,但有时也需要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当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参见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参见用法用量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部分)。

  • 氟康唑注射液

    本品主要用于以下适应症中病情较重的患者: 1.念珠菌病:用于治疗口咽部和食道念珠菌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尚可用于骨髓移植患者接受细胞毒类药物或放射治疗时,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 2.隐球菌病:用于治疗脑膜以外的新型隐球菌病;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本品可作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初治后的维持治疗药物。 3.球孢子菌病。 4.本品亦可替代伊曲康唑用于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