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容易产生硬脊膜外脓肿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酗酒、恶性肿瘤、静脉内药物滥用、脊柱手术和外伤等。
1.感染途径
(1)直接扩散:导致感染向相应脊髓节段硬脊膜外腔的直接扩散,形成脓肿的原因有通常为腰骶部的褥疮、椎体结核所致的口咽部的炎症、腰大肌脓肿、腹部和颈部的开放性外伤、纵隔炎和肾周脓肿。
(2)医源性:硬膜外腔的置管麻醉、脊柱外科手术以及腰椎穿刺等医疗操作不规范均可能将致病菌带入硬脊膜外腔,引发脓肿。
(3)外伤性:腰背部的开放性损伤和脊柱的贯通伤也是硬脊膜外脓肿形成的常见原因,约占30%。
(4)血源性:是脓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占26%~50%)。常见的感染来源有静脉或肌内注射、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系统的感染和咽部口腔的局部脓肿多见于周围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如皮肤的疖肿(占15%)。致病菌由附近或远隔感染灶经血液而至硬脊膜外腔。
(5)隐源性:约50%的患者可能并不能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但多数隐源性感染也是血源性感染,只是因为机体抵抗力较强或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原发病灶表现不明显。
2.病原学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其次为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和沙门杆菌也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约占细菌培养阳性总数的10%,厌氧菌感染约占8%。当患者原先已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时,细菌培养也可为阴性,细菌培养找不到细菌者占总数的29%~50%。脓液的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的类型。
对于慢性硬脊膜外脓肿,多继发于椎体结核,因此结核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病人总数的25%。溶组织隐球菌、曲霉菌、布杆菌和厌氧菌在慢性脓肿中也偶见报道。
(二)发病机制
多数为急性硬脊膜外脓肿、少数为亚急性或慢性。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表现为硬脊膜外腔组织充血、渗出,大量白细胞浸润,继而脂肪组织坏死液化,硬脊膜充血、水肿,脓液逐渐增多而扩散形成脓液积存。
2.亚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硬脊膜外腔有脓液和炎性肉芽组织并存,部分可有不完整的包膜。
3.慢性硬脊膜外脓肿 主要以硬脊膜外腔以肉芽和结缔组织增生,脓液包裹形成脓肿。亚急性或慢性者常有局部脊膜的增厚,对脊神经造成压迫效应。以往的理论认为脊髓功能障碍归因于脓肿产生的压迫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静脉回流的异常在神经功能障碍中起主要作用,虽然病理证实未见明显脊神经节的动脉受累,但静脉的压迫与栓塞、脊神经节的水肿、硬脊膜外腔静脉丛的梗死及栓塞性静脉炎的形成较为常见。脊神经节本身也会因感染的直接扩散表现炎症反应。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相关文章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常用药品
  • 帅先

    本品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等敏感菌引起的下列轻、中度感染:1、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感染以及手术后感染。2、急性及慢性肾盂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中耳炎、外耳炎、鼻窦炎、睑腺炎、睑炎、急性泪囊炎。4、上颌骨周围炎、上颌骨骨膜炎、上颌骨骨髓炎、牙槽脓肿、根尖性牙周炎、智齿周围炎、拔牙后感染。5、毛囊炎、丹毒、蜂窝组织炎、脓疱病、痤疮感染、皮下脓肿、创伤感染、乳下炎、淋巴管炎。

  • 九力

    全身所有部位骨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包括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手和手腕、踝关节等。

  • 磺胺嘧啶片

    磺胺类药属广谱抗菌药,但由于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故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磺胺嘧啶(不包括该类药与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的适应症为: 1.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2.与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3.星形奴卡菌病。 4.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5.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宫颈炎和尿道炎的次选药物。 6.治疗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新生儿包含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

  • 妙纳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劲背肩臂的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 戴芬

    急性关节炎症和痛风发作、慢性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关节炎和脊柱的其他炎性风湿性疾病、与关节和脊柱的退行性疾病有关的疼痛、软组织风湿病、创伤或手术后的肿痛或炎症。

  • 地巴唑片

    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胃肠平滑肌痉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周颜面神经麻痹。也可用于妊娠后高血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