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症状
- 直立性脱虚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 周围神经损害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五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 晕针 晕针: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 心前区重压感 心前区重压感是体制性低血压的主要症状。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史。一般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体质性低血压的人,可出现精神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并且容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其原因为体质较差,心脏功能较弱,心搏出量少,故以收缩压降低为主,但一般不会低于80mmHg。
- 肤燥脉微 皮肤干燥是指皮肤缺乏水分令人感觉不适的现象。其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紧、个别部位干燥脱皮、洗澡过后全身发痒。年龄增长、气候变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洗澡水过热、洗涤用品碱性强等都是导致皮肤干燥的重要原因。 脉搏弱是因为心脏膨压不够,这主要还是因为心肌不够强壮,体质虚弱,小型性心脏等等。心脏动力不足,自然供血不足了。不排除本身血量不足,都是一种虚弱的表现。
- 脉象细数 脉象细数指病人的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属于阴虚内热的症候,治疗用滋阴清热法。
- 眼前冒金花 由于眼部眼底视网膜血管暂时性缺血或生理性低血压等引起的眼前如冒金花的症状。
- 眼花 看东西模糊不清,常见于低血糖、颈椎病、神经衰弱症、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
- 氧分压低 氧分压低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约为13.3kPa(100mmHg),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约为5.32 kPa(40mmHg),它可反映内呼吸的情况.
-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的变异范围很大,随年龄、体质。 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由于高血压在 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 绝大多数低血压患者(尤其与体质或遗传有关的长期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并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晕、困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血压急剧下降者)出现以脑供血不足为主 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可以出现晕厥或休克。
- 血压偏低 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总称。一般来说按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0/0.8kPa)时,可称为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病主要有以下表现: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前区隐痛、不适、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
- 有效血容量减少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
- 易昏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老年人、久坐后激烈运动等易昏厥。
- 一过性昏厥 一过性昏厥也叫单纯性、血管神经性昏厥,是一种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可伴有全身性先驱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常见的情况有直立性低血压;排尿性昏厥以及持续较长时间热水浴等。
- 起搏频率增高 起搏器根据病人需要而发放刺激脉冲的基本频率。一般70~90次/min为最佳心率,起搏频率要求大于病人自身心率的10%为宜。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只要房室分离,任何起搏模式均可以发生。一般多见于VVI(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方式。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发生晕厥者约为38%。
- 震颤性肌强直,运动徐缓 震颤麻痹又称Parkinson病,是中年以后发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足部震颤 足部震颤是帕金森病的特征之一。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生成减少。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出汗异常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异常也不是件好事。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病最突出的表现是卧位时血压正常,直立时血压迅速而显著降低,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但心率无变化。因血压降低可产生一系列脑缺血、缺氧表现,轻者直立时逐渐发生眩晕,重者可立即发生晕厥,以致被迫长期卧床休息,卧下后眩晕或晕厥症状多能缓解。此外,可出现自主神经损害的症状如皮肤干燥,出汗少、排尿、排便障碍和减退及勃起功能障碍等。由于本病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部分病例可逐渐出现眼外肌麻痹、肢体僵硬伴粗大震颤、表情呆板、动作迟钝和慌张步态等锥体外系损害症状;步态蹒跚、共济失调、语言不清、眼球震颤等小脑受损的症候以及肌张力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神经反射阳性、发音困难等锥体束受损的症状。少数病人有感觉异常、智能减退现象。这一类病人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亦称为中枢型,即Shy-Drager综合征。若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仅有直立性低血压和周围自主神经功能不全者称周围性直立性低血压病。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病人直立性低血压不是即刻发生,需站立1~3min后才发生,因此,当怀疑本病时,至少要等待5min。
2.正常人起立时也会发生短暂的血压下降 但波动不大,且1~2min内恢复,遇此情况不要误诊为本病。在晕厥方面,除本病外,应除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颈动脉窦过敏、排尿性晕厥和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症所致的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