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症状
  • 伴高血压 伴高血压指某些疾病发病的同时,产生高血压,高血压的产生是由于某疾病的发生而发生或其并发症是高血压。
  • 门诊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英文名:white coat hypertension;别名:白大衣性高血压)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过去认为这种“白大衣高血压”仅精神紧张,本人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为早期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具有波动的特点,可以出现血压高与正常交替现象,因此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应加强随访观察。
  • 风痱 风痱 “痱”与“废”同义。指中风后出现偏瘫。 病证名。四肢废而不用的疾患。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简称痱。证见四肢废而不用,身无痛。甚则可见口不能言,神志昏乱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录《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备急千金要方·诸风》治疗风痱用三味竹沥饮、竹沥汤。《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治风痱用换骨丹、疏风顺气圆、八宝回春汤等方。
  • 眼底异常 眼底异常――老年人疾病的信号,高血压、糖尿病、颅高压、脑脊液过多、或者血管病变都可以引起眼底异常 还有一个就是高度近视 可引起视网膜剥脱。
  • 心脏破裂 多由尖刀锐器、子弹、弹片等穿透胸壁伤及心脏所致,少数则由于暴力撞击前陶引起心脏破裂。心肌梗塞达到6到7小时以上还未缓解时,由于中心粒细胞侵润而使心肌软化,在血流冲击下,也可以出现心脏破裂,是心梗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以右心室破裂最常见,其次为左心室和右心房,左心房、心包内大血管破裂则少见。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 血清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当它因某种原因升高时,可使肾脏对钙的排泄量增加,降低血钙浓度。
  • 舒张压上升 单纯舒张压上升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不容忽视,因为随着病程延长,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甚至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老化,预后就较差。
  • 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 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psychonosema caused by hypertension)是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指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伴随其出现的精神障碍。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症样综合征,也可出现抑郁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等。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常表现有意识障碍。就高血压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而情绪不稳,精神紧张等因素又常使病人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病人对精神因素的这种敏感性,临床上有人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出现精神障碍的促发原因。 一级高血压(轻度)指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8.7~21.1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13.2kPa(90~99mmHg)。患者仅有全身及脑部细小动脉痉挛,部分患者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部不适,情绪易激惹,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或心前区不适感,以及睡眠障碍等。患者易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减低等。 二级高血压(中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1.3~23.8kPa(160~179mmHg),舒张压多在13.3~14.5kPa(100~109mmHg)。患者脑部有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临床上可出现发作性焦虑、抑郁,同时伴有兴奋不安。少数患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但其情感协调,接触良好。 三级高血压(重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4.0kPa(180mmHg),舒张压≥14.7kPa(110mmHg)。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或危象,可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暂时性偏瘫失语、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 活动后气促 活动后气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常在活动后出现呼吸短促急促。常常是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
  • 诊断室中所测血压始终增高 “白大衣高血压”也称“门诊高血压”。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
  • 孕妇胸闷气短 在怀孕后有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感觉呼气不舒服,难受的现象。排除心脏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脉压小 血压分为收缩压与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称为“脉压差”。例如,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5毫米汞柱,脉压差则为45毫米汞柱。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60毫米汞柱(2.67-8.0Kpa),大于60毫米汞柱的就为脉压差过大,小于20毫米汞柱的则为过小。
  •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怪异步态 即怪异的走路姿态,常见于老年人或幼儿,老年人出现该症状可推测患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极大,幼儿怪异步态常有下肢僵硬、步态不稳、马蹄内翻足等,可能为肌张力障碍。
  • 血压波动大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也是处于波动状态的。但如果血压波动过大,对身体就非常不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忽高忽低的血压,会使血管像橡皮筋一样,时而绷紧,时而放松,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一般又都伴有血管硬化,所以如果血压长期这样波动就会使血管变得很脆弱,甚至发生断裂。同时,这种波动幅度很大的血压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影响也很大,常常会引发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 基底节出血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卧,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显示全部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症状 高血压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程进展快慢,大致可分为缓进型(缓慢型)高血压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占原发性高血压95%~99%)属于缓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其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10多年至数十年,因此初期很少症状,约半数患者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不少病人一旦知道患有高血压后,反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神经症样症状,诸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等。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时才就医。
2.靶器官损害症状
(1)心脏:高血压病的心脏损害症状主要与血压持续升高有关,后者可加重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继之引起心腔扩大和反复心衰发作。此外,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常合并冠心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高血压早期左室多无肥厚,且收缩功能正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左室向心性肥厚,此时其收缩功能仍多属正常。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和病情加重,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诸如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若血压和病情未能及时控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底出现水泡音等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的征象,心衰反复发作,左室可产生离心性肥厚,心腔扩大,此时,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明显损害,甚至可发生全心衰竭。
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心脏检查可表现为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有收缩期杂音(1/6~2/6级),若并发左室扩大或肌缺血和功能不全,则可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此时收缩期杂音可增强至3/6~4/6级。当心功能不全时心尖部常有第3心音奔马律或出现病理性第4心音,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并主动脉硬化时可呈金属音,因主动脉扩张可出现收缩期杂音,甚至由于主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产生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变也可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等,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2)肾脏: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主要与肾小动脉硬化有关,此外,与肾脏自身调节紊乱也有关。早期无泌尿系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尿增多伴尿电解质排泄增加,表明肾脏浓缩功能已开始减退,继之可出现尿液检查异常,如出现蛋白尿、管型、红细胞,肾功能明显减退时尿相对密度(比重)常固定在1.010左右,由于肾小管受损使尿内β2微球蛋白增多。
高血压有严重肾损害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由于氮质潴留和尿毒症,患者常有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嗜睡、谵忘、昏迷、抽搐、口臭尿味、严重消化道出血等。但高血压病人死于尿毒症者在我国仅占高血压死亡病例的1.5%~5%,且多见于急进型高血压。
(3)脑:高血压可导致脑小动脉痉挛,产生头痛、眩晕、头胀、眼花等症状,当血压突然显著升高时可产生高血压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减退、抽搐、昏迷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以致死。
高血压脑部最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持续性高血压可使脑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形成,常因血压波动、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突然破裂出血,部分病例可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破裂出血。临床上以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和小脑的齿状动脉等动脉出血最常见,其可能原因是:①上述动脉在高血压时易形成微动脉瘤,动脉硬化多较明显。②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都是由主干直接发出的小分支,它们承受的压力高,尤其在高血压时,当用力、激动或血压骤升时,这些薄弱的小动脉易破裂。③脑内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少,外膜结缔组织不发达,且无外弹力层,上述的解剖特点也是造成脑出血比其他脏器出血多见的原因。脑出血一旦发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晕倒、呕吐和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口角歪斜、中枢性发热、瞳孔大小不等,若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象。目前脑出血诊断多无困难,CT检查多能确诊。
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多见于60岁以上伴有脑动脉硬化的老人,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但也有例外,笔者曾见到不少患者白天发病,甚至在情绪激动时发生脑梗死。部分病人脑梗死发生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轻瘫和感觉障碍。一般而言,脑梗死发病比脑出血相对缓慢,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但病情较重和发展较快的病人有时单凭临床表现很难与脑出血鉴别,此时应作脑CT检查才能鉴别。
部分高血压病人脑出血与脑梗死可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这种混合型的脑血管意外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可导致治疗上的困难。
(4)眼底改变:详见高血压眼底改变程度的分期(表4)。

 
高血压的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确定有无高血压。
2.高血压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首先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3.对高血压进行分期、分级及危险分层
(1)高血压的分级:指在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12.0kPa(90mmHg)。目前采用1999年WHO建议的18岁以上血压水平分级标准(表2)。
(2)高血压病进行危险性分层标准(表5)。

 
根据上述评估的结果和血压水平,可将病人分为以下4组:
①低危组:指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的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存在。
②中危组:包括许多不同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者血压水平不高,但有多种危险因素;而另一些患者血压水平高,但没有或少有危险因素。这组病人必须诊断严格,治疗谨慎。
③高危组:该组包括危险因素3个、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1级或2级高血压患者,以及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
④极高危组:3级(重度)高血压患者,有1种或1种以上危险因素,以及有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所有患者,应迅速确定治疗方案,给予最强力的治疗。
4.要充分了解高血压的预后 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表6)。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文章
原发性高血压常用药品
  •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亦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 注射用胰激肽原酶

    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 帝益洛

    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如利尿药合用)。

  • 瑞欣乐

    1. 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独用药,也可和其它降压药合用,尤其是噻嗪类利尿剂。 2. 心功能不全:轻度或中度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II或III级),合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可用于ACEI不耐受和使用或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肼屈嗪或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心功能不全者。

  • 科素亚

    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氢氯噻嗪片

    1.水肿性疾病 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2.高血压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4.肾石症 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