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房心肌梗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心肌酶学增高 在急性心房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显著增高的CK、 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改变。
2.血沉增快。
3.患者可能有血脂、血糖的浓度增高。
1.心电图检查 由P液相当于心房的除极液,心房复极波Ta重叠于P-R段,故心房梗死主要影响P波和P-Ta即P-R段的改变。
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①P-Ta段在Ⅰ、aVE、aVL、V5、V6导联中抬高 0.05mV以上,在Ⅱ、Ⅲ、aVF,V1、V2导联中压低多为左房梗死。
②P-Ta段在aVL:aVR导联中抬高0.5mV以上,在Ⅰ、Ⅱ、Ⅲ、aVF、V1、V2导联中压低多为右房梗死。
③常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衰竭等。
(2)次要标准:
①P波异常有切迹:增宽,房内传导阻滞,呈M型Ⅳ型或不规则。
②P-Ta段压低程度小且无对应导联抬高则不能诊断心房梗死。
值得指出的是心电图P-Ta段,P波形态的改变及室上性心律失常都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常规心电图有时反映不出心房梗死,由于心房壁薄,电压低及心室除极等原因,亦可使心房梗死的心电图变化缺如,易混淆。
P-Ta段变化是诊断心房梗死的重要心电图指标,但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心包炎、心房负荷过重和心绞痛病人,但心绞痛发作时的P-Ta段压低可随心绞痛的缓解而消失,而心房梗死时的P-Ta段则随梗死的愈合缓慢回到基线,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2.高增益体表心房标测、心房内心电图及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能有助于心房心肌梗死的识别。
3.超声心动图 目前对心房梗死的诊断价值有限,这主要由于常规的标准切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心房,尤其是右心房。食管超声心动图可较好的显示心房,检查房壁运动情况可帮助诊断。

心房心肌梗死相关文章
心房心肌梗死常用药品
  • 阿司匹林肠溶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 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各期原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本品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本品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 赛而

    用于心肌梗死,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症。

  • 丹梦

    各期原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本品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本品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