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房心肌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绝大多数心房梗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运动失调症等也可引起心房梗死。一些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发生心房梗死很可能系低氧血症及心房压力、容量负荷过重所致。
(二)发病机制
心房同心室一样,血液供应来源于冠状动脉分支,多数人在右冠状动脉发出多个分支,主要分支供应右房前壁及右心耳,尔后进入间隔达后壁,形成丛状环绕上腔静脉。有时,左冠状动脉发出的第1支,环绕左心耳底部向上至右房,最后加入环绕上腔静脉的血管丛。有些人的窦房结动脉起源于此。左心房前上部的血液供应可来自右冠状动脉的第2分支或左冠状动脉的分支。心房梗死多为穿壁性,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心房心肌梗死主要累及右侧心房。右房心肌梗死约占81%~98%,左房心肌梗死约占2%~19%。双侧心房受累约占19%~24%,心耳部多被累及。约19%的病例为单纯心房心肌梗死而未累及心室部心肌。在Cushing等报告的31例心房梗死中,27例发生于右房,5例发生于左房梗死中,3例为左心耳受累。在此31例心房梗死中,仅2例累及窦房结。令人感兴趣的是31例心房梗死中,6例为单纯性心房梗死,即不合并心室梗死,心房梗死的部位常位于房室沟附近,由于此处房壁很薄,故心房梗死常为穿壁型。心房梗死的镜下所见与心室梗死相同,附壁血栓形成常见于大面积的心房梗死。

心房心肌梗死相关文章
心房心肌梗死常用药品
  • 阿司匹林肠溶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 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各期原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本品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本品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 赛而

    用于心肌梗死,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症。

  • 丹梦

    各期原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本品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本品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