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症状
  • 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对有颅内病变的患者比如说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损,会发生一侧腹壁反射减弱或者消失。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血肿形成 血液集聚,因血瘀所致水肿。见于新生儿的头颅血肿、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黄体血肿、鼻中隔血肿等。
  • 大量饮酒后突然视力减退 酒精性弱视(alcoholic amblyopia) 又称营养性弱视,见于慢性嗜酒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视力障碍。本病很可能与一种或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也可能有酒精毒性作用的因素。该病是一种球后视神经炎,并累及黄斑视盘纤维的一种病变。病理可见两侧对称性视神经中心纤维髓鞘脱失,视网膜节细胞消失,且以黄斑区为重,严重者视神经纤维可被胶原结缔组织所替代。 由于酒精饮料每克酒精产生7千卡热量,而酒中不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其他营养成分。因此,酗酒者常表现出明显的营养缺乏。在营养代谢障碍的同时,乙醇的直接毒性作用也产生了进一步损害,因此,大多数病例可同时具有营养障碍和毒性作用两方面的损害。
  • 颅内压增高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 低颅压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低颅压综合征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少、脑脊液的减少或脑内血液量的减少形成颅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未阐明。临床上此综合征并不太少见,常见于未能认识而误诊。临床上常分为症状性低颅压和原发性低颅压。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老不集中很有可能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注意力老不集中的症状长期存在,无法自我克服的话,就应该尽快进行心理咨询,请心理医生诊断是否是神经衰弱。一旦确诊,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不利于神经衰弱的康复。
  • 嗜睡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嗜睡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的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 易激惹 一种反应过度状态,包括烦恼、急躁或愤怒。可见于疲劳、慢性疼痛,或作为情感异常的临床特征,发生于老年性、脑外伤、癫痫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 前囟张力增高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发现前囟的张力增高,颅缝分离,叩诊如破水壶声音。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主要是慢性脑受压和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患儿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约60%的患儿表现为头围进行性增大、前囟的膨隆、呕吐、易激惹或嗜睡,年长的患儿可出现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或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多见视盘水肿或视网膜出血。对于有头颅增大、呕吐和前囟膨隆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要注意与先天性脑积水相鉴别,但前者头颅增大的程度不如后者,而且脑积水的患儿顶枕区叩诊常出现鼓音或破壶音,慢性硬膜下血肿区的叩诊常为钝性实音,而且骨缝分离在先天性脑积水的患儿中也较比明显。大约40%的患儿因皮质的受压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征象,表现为偏侧的肢体肌力减弱、轻瘫或锥体束征阳性,中枢性面瘫或失语等症状;粘连钙化的包膜刺激皮质可促发癫痫。
年龄小于6个月,有轻微的外伤或产伤病史,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头围增大、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体征时,应考虑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应结合病史做头颅CT扫描,对于高度怀疑的患儿还可行诊断性穿刺,有大量陈旧棕色或褐色液流出,诊断多可明确。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文章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常用药品
  • 麝香祛痛搽剂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用于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

  • 散痛舒片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瘀阻,关节肌肉痹痛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跌打扭伤灵酊 

    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扭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

  • 伤科跌打片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 伤痛克酊

    中医: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轻度水火烫伤。

  • 愈伤灵胶囊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挫伤,筋骨瘀血肿痛,亦可用于骨折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