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相关症状
  •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类目前尚无完美的分类方法,根据习惯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 免疫损害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升高与治疗进步、自身免疫性和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器官移植突破和发展,特别是HIV/AIDS流行,免疫损害宿主(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不断增加和积累,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巨大挑战。感染是影响ICH病程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肺是感染的主要靶器官。ICH肺部感染的诊断和 治疗尚存在众多难题,需要深入研究。但另一方面倘能推广和充分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和技术,则仍有可能使临床上多数病人明确诊断和得到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原因多因素包括下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成人24h尿蛋白定量>3.5 g,儿童>50 mg/kg.d)。②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儿童<25g/L)③高脂血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质蛋白、磷脂等)可一项增高或全部增高。④水肿可轻可重,一般较重.甚至浆膜腔积液。⑤脂肪尿,尿中出现游离脂肪呈椭圆形脂肪小体,脂肪营型。①和②两项备条件,其余为参考条件/临床上号称三高一低。
  •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陶奇感染 概述: 母亲孕期感染史,如陶奇感染(即母体感染毒浆原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会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异常和肝脾肿大。
显示全部症状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早期症状有哪些?

1.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由于不可逆转的免疫缺陷,AIDS除了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常并发条件性致病感染和恶性肿瘤外,由于无特效治疗,最后结局是死亡。
本病从 感染HIV到产生HIV抗体一般为2个月,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有10%~15%可发展为AIDS患者,在未发生临床症状前为潜伏期,大多为1~3年,最短6个月,长者可达4~8年。其临床分期一般为:
(1)隐性期:又称亚临床感染期。已有HIV感染但未发生临床症状者均属隐性期,但在实验室检查中可检出HIV抗体或分离出HIV病毒及CD4细胞数下降。此期有3种可能:一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二是较长时间处于隐性状态以后发病;三是经1~3年潜伏期后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
(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全身可有不规则发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症状,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活检示淋巴细胞增生,滤泡样变性,浆细胞增多,以后淋巴组织萎缩,免疫系统改变,可发生CD4/CD8倒置,血小板减少等。
(3)临床艾滋病期:又称AIDS发作期。患者已发生大量CD4细胞破坏,形成严重的不可逆的免疫缺陷,全身症状更加明显,发热、多汗、全身无力、消瘦、恶病质等。此时易发生各种致病感染和条件性致病感染(如卡氏肺囊肿肺炎PCP),以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常见的有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脑瘤、纵隔淋巴肉瘤、前列腺癌等。
2.HIVAN的临床表现 HIVAN以肾病综合征为特征表现者约占10%,患者多出现大量蛋白尿(>3g/d),低蛋白血症(<2.5g/L),伴正常肾功能或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偶尔可表现为血尿(镜下或肉眼),25%~35%患者为中等程度蛋白尿。患者外周水肿一般不明显,多数患者(>95%)在开始时(代偿期)血压正常,且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时血压仍保持正常。肾脏B超检查和尸检均证明肾脏增大,肾实质回声增强。HIVAN典型临床过程是肾小球滤过率(GFR)迅速下降,常在8~16周内发展成终末期肾衰,尽管有透析支持治疗,其存活时间常少于1年。有少数报道终末期肾衰的HIVAN患者经维持透析或肾移植可延长生命。
1.AIDS的诊断 除流行病学资料、详细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外,关键是HIV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方能帮助确诊AIDS。
(1)史:患者有无典型病史,者中有无已确诊的AIDS患者。
(2)静脉注射史:是否为药物依赖者,有无静脉注射史,注射器是否严格消毒,是否互相串用注射器。
(3)输血或血液制品:也是AIDS的主要传染源,特别要注意血友病患者是否应用第Ⅷ因子。
(4)其他:AIDS的感染因素,如异性及混乱性关系,妊娠HIV感染,器官移植等。对AIDS可疑患者除了要作系统体格检查外,主要针对条件性感染和Kaposi肉瘤的检查。
2.HIVAN的诊断 HIVAN首先要根据国际疾病控制中心(CDC)诊断AIDS标准确定AIDS的诊断,然后根据肾脏病的有关临床表现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做出本病诊断。如通过血清学和病毒研究证实有HIV感染,许多HIV血清阳性但临床尚健康者有肾脏病的临床表现。HIVAN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部分为肾病综合征,且在短期内肾功能迅速减退,肾活检有FSGS病理改变等及其他病因诊断,包括成瘾、肿瘤、免疫因素及肾毒性等均可诱发和促使AIDS患者发生各种肾脏病变。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相关文章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常用药品
  • 注射用更昔洛韦

    (1)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2)亦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用于巨细胞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发生巨细胞病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