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菌痢:
1、简介: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二、肠炎:
1、简介: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如沙门菌、鼠伤寒,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肠炎,婴儿期发病,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腹型过敏性紫癜:
1、简介: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临床表现:
有反复出血及皮肤紫癜,无腹泻。
四、急性肠套叠:
1、简介:
急性肠套叠是指回盲部、回肠远端肠管进入盲肠、升降结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梗阻。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欧美为高,约占新生儿的5-4%。男高于女,约1.5-3:1。多发于4-8月肥胖小儿。以春末夏天多见。
2、临床表现:
婴幼儿多见,腹部可摸到肿物,钡或气灌肠可以确诊和复位。可有阵发性哭闹、便血、腹胀呕吐、右中腹可触及腊肠形肿物;
五、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
1、简介:
为完全性肠梗阻。
2、临床表现:
X线立位平片见有高张力肠积气的液平面及结肠无气,与肠炎的X线征不同。
六、克罗恩病:
1、简介:
为消化道慢性复发性炎症,病理变化除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外,并出现肉芽肿样改变,可形成肠腔狭窄,内瘘及粘连。
2、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程常在 数月至数年以上。
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进展。少数急性起病,可有高热、毒血症状和急腹症表现,多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