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乳头肌功能不全和断裂相关症状
- 气息异常 人呼出的气息无特殊气味。异常的气息往往来自食物、吸烟者、饮酒都等,如果呼出恶臭气息或有某种特殊气息,在临床见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一些内脏疾病时,具有重要意义。
- 乳头肌断裂 乳头肌断裂是心脏破裂更少见的一种并发症。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7例心肌梗死尸检病理报告分析,前侧乳头肌和后内乳头肌断裂各占1例,为1.9%,与文献报道1%左右相符。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或小梗塞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疤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内。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肺含水量增加 肺水肿及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的病理状态,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的肺水肿,其呼吸病理生理大体相同,即液体在肺脏内储留和气体交换发生障碍,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呼吸困难、发组、频繁咳嗽、咯大量泡沫样痰,双肺有弥漫性湿暖音,X线表现呈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为常见的呼吸急症,救治目标针对病理生理和基础疾病二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肺水肿的预后和转归起决定性作用。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粉红色泡沫痰 咳出的痰呈粉红色泡沫样。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 气急 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多由缺氧、情绪紧张等引起
- 乏力 乏力的原因有很多. 体力劳动者饮食太淡易致疲劳,是因为盐中的钠能加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睡眠不足可使人感到乏力,但神经衰弱者如长期服用安眠药,也会感到软弱无力,引起疲乏的药物还有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药物...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老年人乳头肌功能不全和断裂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取决于起病缓急、二尖瓣反流量及原发病。逐渐发生的轻度肌功能不全,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乏力等左心衰表现。肌断裂发生急性二尖瓣大量反流,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肌断裂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5~7天,少数在3周内。后内侧肌断裂常见于急性穿透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外侧肌断裂则是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的后果。
主要体征是心前区收缩期杂音(Ⅱ~Ⅳ级)。杂音部位与传导方向取决于受累的肌,后内侧肌受累时,反流血液冲击室间隔和主动脉根部,杂音在靠近胸骨处最响,向心底部传导,可误诊为主动脉瓣狭窄或室间隔缺损;前外侧肌受累时,反流血液冲击左房后壁,杂音向左腋下传导。杂音具有易变性,期前收缩时杂音最响,期前收缩后减弱;心绞痛发作时较响,缓解后减弱;在不同心动周期中,可呈收期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收缩期杂音;吸气或蹲踞时杂音增强,反之减弱。由于肌完全断裂后,二尖瓣几乎丧失其活动,左房室为同一个较大心腔,无血液涡流,因而无杂音。其次是第一心音增强和舒张期奔马律(占85%)。由于肌功能减退,在收缩早期腱索处于松弛状态,心室继续收缩使其压力骤升,迫使已关闭的二尖瓣凸于左房,突然拉紧松弛的腱索而产生第一心音增强。此外,本病可伴有喀啦音,甚至只有喀啦音而无杂音。
对于老年冠心病等患者,如心前区新出现易变的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增强及舒张期奔马律这三大特征,应高度提示本病。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肺动脉楔压曲线上有一个巨大V波,可确定本病的诊断。左室造影有助于判断二尖瓣返流程度,超声检查有利于区别是肌功能不全还是肌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