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流行性感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系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A型:最常见,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变异病毒株引起的疾病在人群中很少有抵抗力,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
B型:只会传染给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症状较A型轻。
C型:较稳定,只会传染给人类,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二)发病机制
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在病人咳嗽或喷嚏时喷出,相对低温、低湿度的环境有利于流感病毒生存。当病毒颗粒被吸入呼吸道后,通过血细胞凝集素连接到细胞受体上,进而穿透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大量复制,病毒的复制周期为4~6h,细胞坏死前释放出病毒又感染周围细胞。如此一来,大量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脱落,产生炎症反应。呼吸道黏膜的分泌性IgA、非特异性核蛋白及正常的纤毛运动可以阻止病毒穿透细胞。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分泌性IgA、非特异性核蛋白减少,纤毛受损,局部防御屏障减弱,故易感染流感。
流感病毒肺炎型有肺脏充血和水肿,切面呈暗红色,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