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 急诊科 >> 老年病

老年人肺栓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气分析 PaO2下降,PaCO2增大。
2.白细胞计数 正常或升高,血沉加快,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磷酸激酶升高。
1.X线胸片 阻塞区肺纹理减少,局部透亮度增加。也可见及斑片浸润影、肺不张、膈肌上抬、胸腔积液,以胸膜为基底凸向肺门的驼峰状致密影。急性肺心病型还可见右心增大;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型则可见右下肺动脉增宽及残根征。
2.心电图 轻症者无异常;重症者可呈现类似于急性肺心病样SⅠQⅢ TⅢ征、肺性P波、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3.肺动脉造影 它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地了解栓塞的部位与范围,但它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仅在其他手段难以明确诊断时,权衡利弊后才采用。
4.肺核素扫描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灌注肺扫描,栓塞区放射性稀少或缺如,但必须排除其他肺部病变所致。核素灌注肺扫描结合核素气溶胶肺通气扫描,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与准确率。
5.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是体内纤维蛋白降解良好的标记物,对肺栓塞有高度敏感性(95%~98%),但特异性较差(30%~40%)。D-二聚体检测阴性作为肺栓塞的排除诊断有较大价值。
6.螺旋CT与MRI 对于肺栓塞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7.下肢静脉造影 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可能引起栓子脱落,目前已少用。
8.下肢多普勒血管检查 核素静脉造影、容积阻抗图、实时(B型)超声波检查,都是诊断下肢深部静脉栓塞形成的常用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老年人肺栓塞相关文章
老年人肺栓塞常用药品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本品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本品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本品在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的增加可持续12-24小时。本品显示溶栓效应与药物剂量、给药的时间窗明显的相关性。本品毒性很低,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大于100万国际单位/公斤体重。亦无明显抗原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临床应用罕有过敏反应报道。但是,鉴于本品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循环中的未结合型纤溶酶原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危险。

  • 注射用尿激酶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