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生理异常 正常人与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因此可以通过电生理的检查,来诊断某些疾病。 最常见的电生理异常表现为动作电位时间延长,此外心肌细胞膜电流如l-型钙电流、瞬间外向电流和内向整流电流的特性也发生了改变。
- 窦房结病变 窦房结病变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功能不足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是一种伴有晕厥的交替性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综合征。
-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的不同分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就是说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有了毛病,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到右心室,但不要紧,电信号可以由左心室传过去,仅是右心室收缩稍迟而已。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冠心、心肌病等。若您通过内科进一步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通常是无病理意义的。由于无病理意义,即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会对其有影响的。
- 猝死 猝死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 其特点有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 心脏增大 心脏增大力器质性心脏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可由心脏扩张及(或)心脏肥厚所致。临床上单纯的心脏扩张或肥厚较少见,多数病例中二者常同时存在。,乙脏增大可为单个心室或心房的增大,也可为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大。
- 易昏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老年人、久坐后激烈运动等易昏厥。
- 去首高血压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血压偏高者常见,特别是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正常或偏低称之为“去首高血压”,此点有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指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具有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的一种心肌疾患。
- 心音异常 通过心音图检查证实正常心音有四个,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通常可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某些雕儿童及青年人有时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40岁以上的健康人偶可出现第四心音。 正常心音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第一心音:主要是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动室肌收缩、心房肌收缩的终末部分、半月瓣开放以及血流冲人大血管所产生的振动,均参与第一心音形成。第一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第一心音音调低钝,听起来似“Le(勒)”声,较响亮,在心尖部较第二心音响高50%,在心底部与第二心音相等或低于第二心音。历时较长,一般为0.10-0.16 s,在心尖区和心尖区与胸骨左缘之间听诊最响。 第二心音:主要是心室舒张开始时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心室肌的弛张、大血管内血流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开放等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清脆,听起来似“De(得)”声,其强度不如第一心音,时间较第一心音短,一般为0.08-0.12 s。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最响,直取卧位听诊。小儿及青年人,肺动脉瓣区较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中年人两者相等,老年人则相反。 第三心音:有时在第二心音开始后0.12-0.20s还可听到短而弱的声音,称为第三心音。此音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壁的振动所产生。第三心音音调低沉、音弱、钝而重浊,听诊时呈“Le(勒)-De(得)-He(合)Le-De-He”声,似是第二心音的回声。历时很短,一般为0.03-0.8s,出现于第二心音音后 0.12-0.18 s。 第四心音:发生在舒张晚期,于第一心音开始前0.07-0.10s,它是由于心房肌在克服心室舒张末压用力收缩的振动所产生。此音很弱,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听不到。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正确地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听诊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先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区别开来,才能准确地判定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进而确定异常心音或杂音是在收缩期还是在舒张期及其与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关系。两者的区别:①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时间较长,以心尖部最响;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时间较短,以心底部最响。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较短,而第二心音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较长。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颈动脉搏动也几乎同时出现,第二心音则出现于心尖搏动之后。④移动法,在心尖部不能判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时,可先在心底部进行听诊确定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然后将听诊器体件逐渐移向心尖部,按照此规律把心尖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区别开来。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 心脏扩大 心脏扩大是指心脏各房室增大,心脏形状发生改变。
-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 嗜酒 酒不仅以其特有的醇香美味吸引着人们,饮酒后还会令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全身放松、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因此,酒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偶尔或少量地饮酒对身体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无害。但是如果长期过量地饮酒,嗜酒成瘾成为酒滥用者或酒依赖者,引起酒精中毒,则对个人和社会就有害无益了。
酒精性心肌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起病隐匿,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1.心脏扩大 可为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部分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偶然发现。心脏多呈普大型,伴有心力衰竭者室壁活动明显减弱,当心腔有明显扩大时可伴有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性杂音。早期病例治疗后心影可于短期内迅速缩小,晚期患者心影常难以恢复正常。
2.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嗜酒者常存在心功能轻度减退现象,甚至在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存在。早期病人可无自觉症状,或仅表现为心悸、胸闷、疲乏无力等。严重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突出表现,通常为全心衰竭,但以左心衰竭为主,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亦可有颈静脉怒张、肝淤血、下肢水肿及胸腔积液等。病情较轻者戒酒后常可好转,但再饮酒时病情可再次加重。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亦可为本病的早期表现,最多见为心房颤动,其次是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多需要药物治疗或电复律,但少数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同一种心律失常可反复发生。由于心律失常多于周末或假日大量饮酒之后发生,故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对嗜酒后出现不能解释的心律失常时应考虑本病之可能。酗酒者发生的猝死,可能与心室颤动有关。
4.胸痛 除非同时伴有冠心病或主动脉瓣狭窄,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但可出现不典型胸痛;亦有以心绞痛为突出表现者,这可能与乙醛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刺激α-肾上腺受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5.血压改变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血压偏高者常见,特别是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正常或偏低,称之为“去首高血压”(decapitated hypertension),此点有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6.周围神经炎及共济失调。
7.其他 长期大量饮酒可同时累及脑、肝脏、骨骼肌等靶器官,出现相应症状。戒酒治疗可改善预后,再次饮酒,病情又加重,周而复始。
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标准。
1.有大量饮酒史(纯乙醇量125ml/d,即啤酒4瓶或白酒150g),持续10年以上,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2.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即应考虑本病。强制性戒酒4~8周,积极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亦支持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