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 儿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EB病毒系由Epstein和Barr等在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细胞培养中最先发现,属疱疹病毒群,电镜下形态结构与此群的其他病毒相同,但抗原性不同。近年证明本病是由EB病毒引起。
(二)发病机制 IM是由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携带EBV基因,并表达相应抗原,刺激杀伤性T细胞增殖,进而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内脏器官病变的一种自限性疾病。EBV在IM时多为增殖状态,但也有部分处于潜伏状态。此病之所以自限性,是由于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在不断增殖的同时,通过释放完整的病毒颗粒,引起了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NK细胞、TNF.仅、IFN. 、活化的HLA—DR CD8 T细胞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EBV可以诱导IL.1、IL.8、MIP一1和LTB4的分泌并通过某种未知途径激活单核细胞后,后者可以产生IL.12、IL.15和GM.CSF,其中MIP一1可以募集B细胞和T细胞到炎症部位,因此有利于EBV特异性免疫的产生,LTB4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IL一12和IL.15可以激活NK细胞,GM.CSF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IL一1和过氧化物,产生抗感染效应,其连同IL一2还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EBV进行增殖性感染时表达的相关基因及蛋白使病毒感染细胞成为CTL攻击的主要目标而伤。这可能是此病具有自限性的主要原因。经过4—6周,免疫反应可使EBV细胞显著减少,IM自愈。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文章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用药品
  • 穿琥宁注射液

    本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 美地兰

    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立安

    本品的抗病毒作用与金刚烷胺类似,但抗病毒谱较广,抗A2型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效果均优于金刚胺。用于预防亚洲A2型流感病毒的感染,疗效优于金刚烷胺。

  • 抗病毒口服液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 三氮唑核苷片、病毒唑

    对流感(由流感病毒A和B引起)、腺病毒肺炎、甲型肝炎、疱疹、麻疹等有防治作用。

  • 抗病毒片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