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腹水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 ,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以往诊断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即可诊断为腹水。小量腹水(500ml以内)只能在肘膝位时叩诊脐部才能出现浊音,诊断较为困难,中等量腹水可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大量的腹水有腹型的改变及波动感,一般诊断不难。目前对小量腹水的诊断可借助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来确诊,腹水的诊断很少有漏诊者。对腹水性质的诊断除根据腹水的外观来判断外,主要依靠化验室检查。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副球孢子菌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不重,不为患者重视,随后症状加重,扩散至粘膜、内脏、皮肤、淋巴结
1. 黏膜损害
病原菌常由口腔黏膜或皮肤进入人体,病损开始时多在齿龈、口腔、上颚、咽喉、鼻腔、口唇和舌部。
初发黏膜的损害是丘疹或水疱,继而形成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渗出物,基底部有出血点。当病变侵入深部时,可破坏会厌、腭垂、软腭而引起穿孔,产生疼痛。口咽部受累可致吞咽困难。口唇受累可致局部发生硬性水肿。牙龈受累可破坏组织而引起牙齿脱落。
2.皮肤损害
皮肤损害多由黏膜损害蔓延而来,或是来源于内脏血行播散,或由表浅淋巴结溃破引起皮肤穿破,形成溃疡。多发生于面部,以口周和鼻部常见。表现为溃疡、结痂,并不断向外围扩大。
3.内脏损害
从粘膜和淋巴结通过血循环迅速扩散,脾、肠、肺和肝脏最常被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心脏及肾上腺等亦可受累。患者可有高热等全身症状。
肺部感染多为原发性的,开始有倦怠、乏力、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痰中带血丝。如果是继发于其他病灶和血行播散而来,其肺部临床症状可很轻。肠道感染多由消化道传播,病变多在回盲部,肠道可有广泛的溃疡,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肝脾大、腹水,腹腔内淋巴结可以肿大,由此而易被误认为结核或肿瘤。病变扩散时可累及胃、胰、等处。如果全身淋巴结肿大,常易误诊为霍奇金病。病情发展时,病变可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肌肉、软骨等处。当肾上腺皮质被累及时,出现艾迪生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X线检查损害常位于肺的下野,多为双侧。损害可呈结节状、浸润性或条纹状。结节可以分散,也可融合。浸润可以局限,也可弥散。一般肺部病变未见有钙化现象,胸膜也很少受累。
4.淋巴结损害
病变初期附近淋巴结即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可发硬,但不疼痛,继而局部可发生坏死、化脓、穿破皮肤而形成瘘管。患者有痛感,但此时全身症状不明显。
诊断:
1.本病为地方真菌病,病人常有流行区的居留史。
2.肺部感染者,伴有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或多系统受累时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3.皮肤副球孢子菌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是找到病原菌。
4.标本中发现形成特征性多芽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可提供诊断依据,但需经真菌培养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