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肝胆外科 >> 儿科
尼曼-匹克氏病相关症状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倒地笑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亦有在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常无诱因微笑,或经逗引后发笑,同时全身无力,随即摔倒在地,持续半分钟后方停止发笑,并能站立起来。每天可发作数十次。
  • SM累积量升高 尼曼-匹克氏病(Niemaoh-Pick disease简称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sphingomyelin lipidosis),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清粘蛋白(SM)累积量升高。
  • 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 见于幼年型(C型慢性神经型)尼曼-匹克氏病,多见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眼底可见樱桃红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
  • 高度膨胀的毛细血管襻 病理上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高度膨胀的毛细血管襻,内含层状改变的“栓子”的肾脏病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脂蛋白肾小球病,脂蛋白肾小球病(lipoproteinglomerulopathy)是一种肾脏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腔中存在脂蛋白栓子,肾外无脂蛋白栓塞表现。脂蛋白肾小球病多见于男性,**比例为15∶8。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4~49岁)。多数病例为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发病。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显示全部症状

尼曼-匹克氏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也有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2、主要症状为肝脾肿大、贫血,病程较长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3、有的会发生耳聋、抽风、肌强直和肌张力减退。
其常见五种类型如下:
1、急性神经型也称A型或婴儿型, 为典型的尼曼-匹克氏病(约占尼曼-匹克氏病的85%),多发生在出生后3~6月,少数在出生后几周或1岁后发病。初其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喂养困难、极度消瘦、皮肤干燥呈腊黄色,进行性智力、运动减退、肌张力低软瘫。半数有眼底樱桃红斑(cherryred spot)、失明、黄疸伴肝脾大、贫血、恶液质。皮肤常出现细小黄色瘤状皮疹并有耳聋。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值的20~6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10%,最低<1%。该病患者多因感染于4岁以前死亡。
2、非神经型也称β型或内脏型,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病,病程进展慢,肝脾肿大突出。其智力正常,无神经系症状。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3~2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20%。可存活至。
3、幼年型也称C型慢性神经型,多见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出生后发育多正常,少数有早期黄疸。常首发肝脾肿大,多数在5~7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亦可更早或迟到青年期)。表现为智力减退,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感情不稳定,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惊厥,痴呆,眼底可见樱桃红斑或核上性直性眼肌瘫痪。可活至5~20岁,个别可活到30岁。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4、Nova-scotia型也称D型,较幼年型缓慢,有明显黄疸、肝脾肿大和神经症状,酶活性降低,多于学龄期死亡。
5、成年型,发病,智力正常,无神经症状,不同程度肝脾肿大。可长期生存。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4~6倍,酶活性正常。
诊断依据
若在骨髓检查出尼曼—匹克细胞(需与高雪氏细胞、泡沫样巨噬细胞鉴别)则可确诊为尼曼-匹克氏病。
辅助诊断依据
1、肝脾肿大
2、有或无神经系统损害或眼底樱桃红斑
3、外周围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浆有空泡
4、骨髓可找到泡沫细胞
5、X线肺部呈粟粒状或网状浸润
6、神经鞘磷脂酶活性测定,神经鞘磷脂排泄量、肝、脾或淋巴结活检证实

尼曼-匹克氏病相关文章
尼曼-匹克氏病常用药品
  • 黄疸茵陈冲剂

    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苦胆片

    清热解毒,舒肝利胆。用于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及急、慢性肝炎。

  • 复方溪黄草颗粒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散瘀。用于改善急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所致肋痛黄疸,呕恶腹胀,身重倦怠等症状。

  • 护肝胶囊

    具有抗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慢性乙型肝炎。

  • 复方肝炎颗粒

    清肝利湿,用于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迁延型肝炎及胆囊炎等。

  • 茵栀黄颗粒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属于湿热邪毒内蕴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