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见于癫癎、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 器质性木僵 这是发生于严重的急性脑损伤后,如感染、中毒、外伤、缺氧或癫痫发作的一种状态,患者表现运动不能,但可有被动进食或排便等动作。轻者可望恢复,重者可后遗痴呆。 ...
- 下肢振动觉和位置觉受损 脊髓梅毒的表现之一脊髓痨的主要体征为膝反射和踝反射消失、下肢振动觉和位置觉受损、闭目难立征阳性。脊髓梅毒(myelosyphilis)是中枢神经梅毒的重要类型,包括脊髓痨(tabes dorsalis)、脊髓膜血管性梅毒(spinal meningovascular syphilis)和梅毒性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因病变常累及脊膜,也称之为梅毒性脊膜脊髓炎(syphilitic meningomyelitis)。
- 伸舌样痴呆 口半张开,舌大常伸出口外,流涎的症状。
- 抑郁 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抑郁症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
- 反射弧中断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实验条件下,人工遥刺激直接作用于传入神经也可引起反射活动,但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验,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 镜子征 检查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失用和失认是很困难的,难以将其失用和失认与由于失语、视空间技能障碍和遗忘所造成的无能区别开。约1/3的患者有视失认。面容认知不能者,不认识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貌。自我认知受损可产生镜子征,患者坐在镜子前与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甚至问自己的影像"你是谁"。
- 强制性哭笑 是指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不能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面部表情愚蠢、奇特、缺乏内心体验。
- 网眼样痴呆 多发梗塞性痴呆的智能损害有时只涉及某些特定的、局限的认知功能,如计算、命名等困难。而一般推理、判断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完好,常能察觉自身的这些障碍而主动求医或努力加以弥补,故有“网眼样痴呆”之称。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多因心脾亏损,年老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常见于神劳、脑萎、头部内伤、中毒等脑系为主的疾病之中。
- 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对周围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姓名、年龄、职业等)的察觉和识别能力。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判定标准。定向力障碍是指持续地缺乏对人、地点、时间或环境的定向力达3-6个月以上。判断力是指人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个人所能辨认识别的能力。许多脑部疾病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生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 无运动或感觉障碍的运用不能 失用症即运用不能,是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时,在作出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无能为力的状况,有时也意味着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去作已形成习惯的动作。
- 认识能力缺失 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缺失。
- 幻觉 幻觉是感觉器官缺乏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并且与真正的知觉体验有相同的特征。幻觉是产生于外界(或躯体内部)的一种类似知觉的体验,而不像意象是内心的体验。幻觉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少数正常人也可体验到幻觉,特别是疲劳时。
- 童样痴呆 童样痴呆:充满稚气,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5岁,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见于癔病。
- 幻听 幻听是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病人有时会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但这种声音在现实的外部声场中并未存在。
麻痹性痴呆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根据本病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炎性和退行性改变的特征、病变损害的范围,以及进行性病程,其临床表现是复杂而多样的。轻症者呈神经症样症状,而基本上为痴呆和人格变化。与躁狂状态相类似,有夸大并持有妄想,但有痴呆者易有欣快,也有呈抑郁状态者,或表现有妄想与幻觉,若不予治疗,病迅速发展,发生痴呆和人格崩溃,最后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1.精神症状 :进行性痴呆
一般起病隐袭,初期常表现类神经衰弱而不易被发现,可出现工作能力下降,思维较前迟钝,机敏性和羞耻感减退或丧失等。症状充分发展后,可出现明显的人格和智能障碍,表现行为不检点,计算、理解、判断及记忆力明显减退;约一半患者出现各种妄想,以夸大妄想最多见,也可有被害、疑病、罪恶等妄想,妄想具有明显的痴呆特征。即充满矛盾、愚蠢和荒谬;约15%患者出现幻觉,以幻听、幻视为主;情感反应平淡,也可有抑郁或兴奋躁动或情感脆弱、欣快或带有强制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妄想变得支离破碎,情感日趋衰退,晚期则以严重的痴呆告终。一般将精神症状划分为3个阶段:
(1) 早期阶段:神经衰弱,近记忆力减退,脾气改变
①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本病常隐性起病,发展缓慢,往往不易察觉。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易兴奋、易激惹或发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易疲劳。此期又称为麻痹前类神经衰弱期,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②智能方面的改变:工作、学习能力的逐渐下降,思维活动迟缓,思考问题非常费力,言语零乱,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也都下降且伴记忆力的减退,尤以近记忆力减退更为明显。
③轻度情感障碍:表现苦闷、不满或低沉、抑郁。本能活动和人格方面亦见改变,如低级意向有所增强,有时表现对异性不礼貌的行为。个性方面,病人的脾气和兴趣与过去不同,但一般尚不明显。
(2) 发展阶段:个性及智能的改变明显,精神障碍日益明显
①个性改变明显:表现对业务疏忽,敷衍搪塞。情绪暴躁。缺乏责任感,又无信用。行为方面,一反过去常态,表现轻率,道德观念消失,放荡不羁,酗酒戏谑,举止粗鲁,甚至不顾羞耻。有的变为极端自私,对人非常吝啬,或挥霍无度,只图个人享受,对亲人疾苦漠不关心。病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及兴趣习惯,与过去截然不同,也与病人的身份不相称,甚至做出一些偷窃或违反社会道德和的行动,但有明显的愚蠢性。此外,病人对个人卫生也漫不经心,不修边幅,衣冠不整,与过去判若两人。
②比较严重的智能障碍:越来越重,记忆力显著减退,从近记忆力逐渐到远记忆力。对最简单的计算都不能。此外在抽象、概括、理解、推理及判断能力明显受损。由于理解判断明显障碍,可以出现各种妄想性体验,如夸大、被害、疑病、罪恶等妄想,在性功能衰退的背景上也可以出现嫉妒妄想。这些妄想都具有痴呆特征,不仅荒谬无稽,而且充满愚蠢和矛盾。以夸大妄想最为多见,如自称举世无双的亿万富豪,却乐于拾取别人扔下的烟头。随着痴呆进展,妄想内容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最终荡然消失。偶尔癫痫发作或卒中发作。
③重度情感障碍:对外界事物反应淡漠,对任何悲喜事都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对至亲好友生离死别均毫不在乎,泰然处之。有时无故出现抑郁,或情绪控制能力减弱,而易于哭笑,常因微不足道小事而勃然大怒。
(3)晚期阶段:严重的痴呆症状
此时痴呆日趋加重,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能理解。言语零星片断,含糊不清,不知所云。对家人不能辨认,情感淡漠,而本能活动则相对亢进。甚至出现意向倒错。
2.躯体表现: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多发生于中、晚期,病理变化不仅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而且还包括脑神经及脊髓等。躯体方面也受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侵害。
①躯体感觉异常:在疾病早期,由于炎症病变的影响,病人常诉说头痛、头晕、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等。病变如果累及脊髓,可出现下肢射箭样的刺痛。
②眼部特殊特征表现:瞳孔变化是一个常见的早期症状,瞳孔缩小且两侧大小不等,边缘不整,约60%病例出现Argyll-Ro— bertson瞳孔,即对光反射消失或减退,而调节或聚合反应保存。具有诊断意义。视力减退,眼睑下垂,眼裂变宽;因眼肌不全麻痹,而使面部呈特殊面容。其中20%~30%的病例可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显著减退。
③面具面容:其他脑神经也可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尤其在卒中发作后更为明显。由于动眼神经的麻痹,两侧的上睑下垂。眼轮匝肌不全麻痹以致眼裂变宽,病人好似瞠目而视。面肌的不全麻痹使病人面部毫无表情,显得非常呆板,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形成一种特殊的面具面容。舌下神经也可有不全麻痹,当病人伸舌时可偏向患侧。
④震颤:常见症状,表现为一种细微的纤维性颤动,可累及眼睑、口唇的周围、舌部及手指。有时颤动相当粗大,以致字体写得大小粗细不一,笔迹和轮廓模糊不清。常写出特殊“字体”。此外,可有步态不稳及共济失调等现象。
⑤腱反射异常,一般以膝反射亢进为主。在卒中发作后,可有病理反射。如合并有脊髓痨时,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卒中或痉挛性抽搐可多次发作,以后麻痹及痴呆现象更为显著,甚至导致死亡。此时,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常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⑥其他症状:躯体消瘦、虚弱及衰竭现象日益加重。由于长期卧床骨质变为疏松,故易发生骨折。同时又可形成肢体挛缩。卒中或痉挛性抽搐经常发作,使麻痹性痴呆更趋严重。病程长短不一,短者3~6个月,长者10余年,如不积极治疗,常于2~3年内死于并发感染、全身麻痹或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分型:
麻痹性痴呆除具有上述的一般共同基本症状外,各个病例之间在临床上还可有不同的症状(或症候群)特点,同时其病程长短及预后亦有所不同。临床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典型麻痹性痴呆
(1) 痴呆型:最为常见,约占55%左右。很少缓解。
痴呆型以进行性记忆衰退、判断障碍、情感幼稚和人格改变为突出症状。病人变得对工作疏忽、错误百出、举止粗鲁、对个人卫生和衣着漫不注意,收藏废物。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和法纪的行为。本型发病缓慢,逐渐进展。预后较差,很少缓解。
(2) 夸大型(躁狂型):最典型,约占20%~30%。可以发生缓解。
夸大型病人呈现情绪欣快,言语增多。妄想的内容极为荒诞和离奇与行为不配合,且不稳定,易受暗示的影响而改变。夸大妄想的特点在于与其行为很不配合,给人们以一种幼稚、愚蠢又呆傻的印象。如扬言为“亿万富翁”,却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用草纸乱开支票送人,但又向他人乞讨食物。本型预后较佳,对治疗反应也良好,可以发生缓解。
(3)其他较为少见类型:
1)脊髓痨型:这一类型并发有脊髓痨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可见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共济运动失调,小腿射箭样刺痛,触觉及深部感觉的迟钝或缺失,视神经萎缩。病程一般较长。
2)Lissauer型(限局性病灶型):本型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大脑顶叶和额叶,该处的大脑皮质表现限局性萎缩。因此,病人可产生失语症、失用症。偏瘫、癫痫样发作等,并常死于卒中发作。这一类型痴呆一般出现较晚。
2.非典型麻痹性痴呆
1)偏执型:本型以被害妄想常见,可伴有幻视。情感多淡漠,但在被害妄想影响下也有相应的恐惧表现。
2)抑郁型:本型与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抑郁状态相类似。其表现是:抑郁,沮丧悲痛,常有自责自罪的观念。有时可产生疑病及虚无妄想,其内容则极为怪诞和荒谬。
3)少年型:极为少见,儿童、少年期发病。病人的感染系由其母在怀孕5个月后经胎盘而传递来的,因而一般是在先天性梅毒的基础上发病,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约为先天性梅毒的1%以下。病人发病多在5~20岁之间,如发病在6~12岁则称为儿童型。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脑部病变的严重程度,约1/3的病人躯体发育迟缓,40%表现为智能发育不全。这些病人发病隐袭,逐渐进展,并日趋严重。此外,病人表现烦躁不安,神志迷惘,常做些无意义的动作,有时可出现癫痫发作。视神经萎缩颇为多见。躯体消瘦,常因衰竭而死亡。本型预后严重。
临床诊断:
麻痹性痴呆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
1.病史 年龄30~50岁或年岁更大的病人,在5~20年前曾有明确或可疑的冶游史和梅毒感染史。发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功能减退,记忆及判断力缺损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2.精神症状以显著的个性改变和智能缺陷为主。这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常开始潜隐,且发展缓慢,故易被忽视。因此当精神检查时,须详细观察。
3. 根据身体症状及体征,如特有的言语障碍,瞳孔异常,震颤等特征性面容。包括神经系体征、早期即已出现的瞳孔改变,言语、书写障碍及震颤等,也都有其特点。
4. 实验室检查除血液外脑脊液也呈阳性梅毒反应。脑脊液压力多在正常范围,细胞数一般有所增加,蛋白定性一般多为阳性,胶样金试验常呈特殊曲线;辅助检查显示:脑电图呈进行性慢波增加,失去正常α节律,呈广泛异常表现。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侧脑室前角扩大尤为明显,有助于确诊。
5.排除轻、重性精神病、Alzheimer病、多发性脑梗塞、多发性硬化及其它器质性疾病。
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主要为较长期慢性智能及精神障碍,确定麻痹性痴呆的诊断主要是人格改变及脑脊液的特有变化。有时精神症状虽相似,但脑脊液正常者,不可作麻痹性痴呆诊断。脑萎缩是麻痹性痴呆主要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麻痹性痴呆重要辅助检查;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是诊断麻痹性痴呆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