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相关症状
- 月经量多 月经量多(menorrhagia)的定义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一类临床上以出血时间与基础体温(BBT)曲线对照将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月经量多与经间出血两类。
- 鼻出血 鼻出血(epistaxis)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偶有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后者称之为借道鼻出血。
- 先天性X因子缺乏 先天性X因子缺乏:本病极少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父母常为近亲婚配,**均可发病。由于因子X可涉及内在和外在凝血系统的功能,也可具有因子Ⅶ缺乏的相似症状,出血程度与因子X的浓度有关。纯合子型一般均有出血症状,杂合子型的因子X浓度约在20%~50%之间可以没有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及蛇毒时间均延长,后者可与因子Ⅶ缺乏症相鉴别。治疗以因子X补充为主,可用贮存血浆,PPSB或因子X的浓缩制剂。每公斤体重输注10~15ml血浆。因子X的有效止血浓度约在5%~10%。严重出血者的止血浓度约在15%~20%。
- 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 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 凝血障碍 凝血障碍是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功能不良等一种或多种的凝血环节异常,抗凝物质的缺乏或增多,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均可导致凝血障碍。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 拔牙后伤口经久不愈 拔牙后伤口经久不愈,常见凝血功能障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早期症状有哪些?
因子Ⅺ缺乏引起的出血十分轻微,皮下淤斑、鼻出血、经血过多、血尿、产后出血和拔牙后出血最为常见,关节出血和肌肉内出血非常少见。值得注意的是, FⅪ活性减低出血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关。部分 FⅪ减少的患者接受手术时不会发生凝血障碍,但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手术后出血,需要进行大量的替代治疗。如果一个患者在继往手术时没有发生出血过多的现象,那么其再次接受手术时可能也不会发生凝血障碍。在一项对伊朗人群中因子Ⅺ缺乏患者临床出血表现的研究发现,FⅪ小于1%~5%和 FⅪ小于6%~30%的患者发生诸如肌肉出血或关节出血等严重出血的比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大约 25%)。在因子Ⅺ缺乏中最容易引起的出血是口腔和术后出血,约50%患者有出血表现。因子Ⅺ缺乏患者 FⅪ 活性与临床表现差异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比较可能的解释是体外基于 APTT 实验的检测 FⅪ活性的方法并不能反映在体情况下真实的FⅪ止血功能,有假说认为 FⅪ与血小板间作用(APTT实验并不能揭示这一生理过程)是否受到影响是决定因子Ⅺ缺乏患者临床出血轻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临床出血症状、遗传类型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FⅪ:C 测定或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可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