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盲 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眼病。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患眼外观虽无明显异常,但瞳内病变却多种多样,病因病机则更为复杂。由于发病急剧,应及早救治。西医学有多种眼底病可以引起暴盲的症状,最常见者如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急性视神经炎等。
- 视物模煳 症状名,视物模糊即雾视,看东西模糊不清,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而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类型的青光眼。也可以是用眼疲劳,或者近视,远视造成。如是老人也可能是白内障等眼部疾患造成。所以突然间的视物模糊不容忽视。
- 视野向心性缩小 视神经炎症的视野改变,视野呈向心性方向缩小。
-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为视神经纤维化,神经胶质和结缔组织混合填充视盘所致。多发生于晚期视盘水肿或视盘炎之后,视盘为渗出物结缔组织所遮盖,呈灰白色,污灰色或灰红色,边缘不清,生理凹陷模糊或消失,筛板小点不见,动脉变细,静脉狭窄弯曲,血管周围可有白鞘伴随,是为视神经炎型萎缩(neuritiaatrophy)。
- 眼角膜反射消失 角膜反射检查方法:患者向一侧注视,检查者用柔然的捻成细束的棉絮毛轻触其对侧角膜的外下方,由外向内,不让患者看见。反射作用为引起双侧眼轮匝肌收缩,出现双侧瞬目动作。同侧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反射弧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脑桥中部三叉神经感觉核-网状结构-丘脑-大脑皮层-皮层延髓束-双侧面神经核-双侧面神经-双侧眼轮匝肌。 角膜反射消失说明形成角膜的神经或者大脑受到损坏或者已经病变。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 有些老年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一只眼突然失明,过一分钟或几分钟又好了,有的还反复出现几次,其中有些人还会在以上情况发生后几天或几个月出现半身麻木、肢体突然活动不灵等现象,甚至偏瘫。 上述症状在医学上又称为单眼一过性黑矇,是指一只眼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视力丧失。
- 眼球压痛 小儿视神经炎的典型症状为视力急剧下降与眼球压痛。
- 眼痛 眼痛常为眼病患者的一个主诉症状。眼球及其附属器的许多病变都可以引起明显的眼痛。由于疾病的不同,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也各异,因此必须结合其他体征才能进一步确诊。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是:
1.发病年龄 一般多在中年以后。
2. 双眼发病 通常多系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两眼可间隔数周至数年,甚至有相隔十多年者,少有复发。
3. 发病突然 一般发病都较突然,病人常可明确指出其发病日期。
4.主要症状 为单眼或双眼突发的视功能障碍,并在之后的几天或几周内逐渐加重。
5.少见症状 病人很少有眼球胀痛或眼球转动时疼痛等感觉。
6.眼底检查 视盘多偏小、生理凹陷不明显、杯/盘比较小。
7.黄斑区 通常不受损害,因此中心视力障碍有时并不很重。
8.眼底表现为轻度视盘水肿 边界较为模糊,视盘可有局限性颜色变淡区域,视盘周围可有一些局限性火焰状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不很明显,少数人视网膜动脉稍细。在部分单眼发作的患者还可观察到对侧眼虽然视功能正常,然而也可能表现为视盘水肿,可能在不久后水肿加重,视功能下降。
9.视盘水肿消退后 其边界仍非常清楚,但视盘的某一区域可能颜色稍淡或显苍白。有时可表现为一眼视盘水肿,另一眼视神经萎缩,因而常被误诊为Foster-Kennedy综合征。
10.视野缺损 比较特殊,如果仔细作周边和中央视野检查,常可发现其典型的视野变化。
11.伴发疾病 不少病人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偏头痛或颞动脉炎等疾病。
12.眼动脉血压测量 无明显异常。说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并不缺血。
13.动脉炎性AION者常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大动脉或中等动脉的炎症,如肾脏、肝脏、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等;颞部皮下可见颞动脉变粗、颞动脉处常有触痛、该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14.动脉炎性AION者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而血细胞比容降低;并可能伴有明显的贫血。
虽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改变有其一定的特征,如视盘虽有明显水肿但不很充血,视网膜的血管无明显异常等一些特点。然而单凭检眼镜的检查,很难明确判断究竟是视盘炎还是视盘水肿或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诊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最主要的手段是视野的检查。这种病人的视野变化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应该非常细致的检查其周围视野和中心平面视野。
1.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周围视野缺损 不像视路受损那样,是以正中线为界的极为整齐的偏盲或象限盲。其视野的缺损虽然也常常大到可以占据1个象限甚至一半以上的视野,而呈水平偏盲、垂直偏盲,然而缺损区绝不以正中线为界。
2.平面视野计检查 多见其生理盲点经一弧形缺损区与上述的周围视野的缺损相连。这一点也迥异于视路的受损,表明本病的确是从视盘开始的神经纤维束受到损害(图1)。
凡年龄大于40岁,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不呈正切者,应考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可能性。但必须除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脱髓鞘疾病及遗传性疾患患等。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可根据:①视力突然下降,典型视野缺损;②头痛、眼痕、特别是由于颞动脉炎引起;③视盘呈灰白色水肿;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盘低荧光或荧光充盈慢或不充盈;⑤手足有Raynaud现象;⑥眼球压迫试验的眼压恢复率显著率低。
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可根据:①视力突然下降并有视野缺损;②无头痛、眼痛;③眼底正常或视盘鼻侧略淡,边界清;④年龄大于40岁,常有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或血液成分的改变;小于40岁多有Raynaud现象,或有外伤或惊恐史等。
应该指出的是,临床上诊断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不易,多数系推测,与球后视神经炎难以鉴别,有认为眼血流图异常或头颅CT证实有脑梗塞区等可作业参考。一般视力下降不重,如颞动脉炎所致者则较重,甚至无光感。发病多突然。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乃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所致,更多见灰白色,多局限于视盘某象限,和视野缺损相符。双侧少见。位于视盘周围可伴有少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点,在1~2周内自行消退,絮状渗出物亦可见。1~2个月后发生视神经萎缩,可呈杯状如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或动脉硬化等所引起,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可相应呈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如果双眼先后发病,即一眼视盘水肿后引起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另眼发生视盘水肿,呈全局性Föster-Kennedy综合片,以免疫为颅内肿瘤所致。由于后睫状动脉分支供应视盘呈分区性,本病视野缺损常有一短的束状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接。这表示受损的视神经是从视盘开始,而一般视路上的病变其象限盲或偏盲是不与生理盲点相连,以上暗点可伸出现与一大片神缺损相边,多发生在视野鼻下方或下方,一般约占一“象限”,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在几个象限呈水平和垂直半盲,象限盲,但其改变不以水平和垂直为界,因此不同于视野上段病变所产生的以正中线为界的象限盲或偏盲。本病视野缺损一般都绕过黄斑注视区,因此无中心暗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有共同特性,即同一视盘上梗阻区与小的未梗阻区荧强弱的不对称性,见荧光充盈延缓缺损。此种不对称性与视野缺损部位大体相当,视野缺损的视盘附近部位有局限性低荧光显现,并且在该部位的脉络膜也表现荧光充盈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