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五官科 >> 眼科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多见于老年人,超过60岁,国内发病年龄统计较国外为早,女较男多见,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凡能使视盘供知不足的全身笥或眼病均可引起本病。全身病中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颞动脉炎、颈动脉阻塞、糖尿病、白血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眼压过低或过高使视盘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内压失去平衡亦可引起。由于血液中成分的改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以致血循环变慢,携氧量减低,致使视盘缺氧。
(一)发病原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依据其发病原因分为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rteritic AION)以及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ION)两种:前者由巨细胞性血管炎引起,病人年龄多偏大,常伴有大血管的炎症如颞动脉炎,多为双眼先后发病,视力损害较重;而非动脉炎性者年龄较前者为轻,约有半数以上病人伴有高血压,2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大约25%的病人为双眼发病。
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原因很多,据认为可能的病因有:
1.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使血压过低,以致视盘上的小血管供血不足,发生血循环障碍,从而发生梗死,局部组织缺氧。
2.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颞动脉炎等血管性疾病 使血管壁发生变化,血管狭窄或闭塞,视盘的小血管也因之发生改变,引起局部缺血。
3.严重的贫血 使血液带氧量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因血循环变慢,致使视盘缺氧。
4.青光眼的眼压增高 使视盘小血管受压,而引起血流不畅,供血不足。
5.血管炎类 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Buergers病、过敏性血管炎、病毒后血管炎、接种免疫后、梅毒、放射性坏死。
6.全身性血管病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偏头痛、大动脉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
7.血液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急性低血压(休克)、G-6-P-D缺乏症
此外,还有一些眼眶和眼球局部的炎症,也可能引起本病。
(二)发病机制
据近年来的研究,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供应视盘的小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致使视盘局部供血不足而产生梗死所致。根据病理解剖及荧光素血管造影的研究资料证实,视盘的前端即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血源依靠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供应。每个小支各供应视盘的一小部分,如果其中某1支或数支发生缺血性病变,则该支所供应的视神经纤维因供血不足而产生梗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因而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最终可发展为视神经萎缩。有研究发现发生视神经萎缩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较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细17%~24%。
一般说来,每人两眼的解剖结构和血管排列通常都比较一致。因此,两眼常先后发病,病变位置也往往极为相似,所以,双眼的视野缺损多比较对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关文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用药品
  • 艾适玛

    本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眼科方面: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

  •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

    适用于由于白内障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后引起的术后眼内炎症。

  • 瑞潘通

    脑部血循环障碍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后遗症。外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血栓栓塞性脉管炎,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内耳循环障碍如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鸣及耳聋。眼部循环障碍,如糖尿病性视网膜动脉栓塞。

  • 复方血栓通胶囊

    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症。

  • 点必舒

    眼科手术前、后预防,治疗感染与炎症反应;严重的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与化学灼伤等。

  • 肾上腺色腙片

    适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如鼻衄、视网膜出血、咯血、胃肠出血、血尿、痔疮及子宫出血等。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止血效果不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