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劳累后心悸 劳累后心悸指患者进行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后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 多汗症 多汗症(hyperhidrosis)系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过多。多汗症病因一般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失调两种.根据产生汗液过多的原因不同还可分成神经性多汗症和非神经性多汗症,神经性多汗症包括皮层性多汗症,下丘脑多汗症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髓性多汗症medullary hyperhidrosis非神经性多汗症主要有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认知功能障碍 是心理障碍之一,认知缺陷或异常。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2项或以上受累,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sorders cused by nn-ependent sbstances),某些非依赖性物质如激素、异烟肼、苯、有机磷等来自体外,虽不产生心理、生理依赖,但可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产生精神病性症状,往往会与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 紧张性木僵 精神病的一种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临床上程度不同,轻者主动言语及各种活动明显减少或缓慢,带有刻板性,称亚木僵状态;重者全身肌肉紧张,随意运动几乎完全消失,可呆坐、呆立或卧而不动,面无表情,问之不答,推之不动,拒绝饮食,口涎外流,可持续数日、数月,少数可持续数年,可突然缓解或转入紧张性兴奋,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 无故发笑 无故发笑又称空笑、傻笑,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属自动症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 出汗异常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异常也不是件好事。
- 气息异常 人呼出的气息无特殊气味。异常的气息往往来自食物、吸烟者、饮酒都等,如果呼出恶臭气息或有某种特殊气息,在临床见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一些内脏疾病时,具有重要意义。
- 心慌气短 心慌气短可能和心情、年龄有关,也可能是心脑疾病造成的。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的伴发症状。
- 幻觉 幻觉是感觉器官缺乏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并且与真正的知觉体验有相同的特征。幻觉是产生于外界(或躯体内部)的一种类似知觉的体验,而不像意象是内心的体验。幻觉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少数正常人也可体验到幻觉,特别是疲劳时。
- 自杀行为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 意识朦胧状态 患者意识范围狭窄,集中注意于某些内心体验,而对环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对外界的反应也减退。思维不清晰,有时很混乱。可表现带有焦虑或欣快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常有错认,也可有各种幻觉。
- 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 ,基于可证实的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其他损害为病因而归于一组的精神障碍。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如直接而且选择性地影响大脑的疾病、损伤和损害;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碍,脑只是多个受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之一。症状性精神障碍一词指的是后一亚组。见:器质性精神综合征。
- 术后急性精神障碍 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老年病人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运动异常等方面,常发生于术后前4天,夜间容易发作,具有晨轻夜重的特点。
- 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血液、胶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整个病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障碍。是在原发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以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多见。是原发的躯体疾病的全部症状中一个组成部分。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几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表现: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精神障碍 是指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过程中,由于脑部慢性缺氧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激动、紧张、恐惧等,常伴有抑郁情绪。大多发生在病程较长,个性悲观的病人。
(2)幻觉妄想状态: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偶可出现幻听,常为议论性和命令性。妄想多为被害性。
(3)意识障碍:有失神、晕厥发作,症状出现前常先有心前区轻度疼痛,后无力、恶心,继而出现黑蒙、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见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时。
(4)少数出现痴呆状态。
(5)神经症状:可见癫痫样痉挛发作、脑卒中等(多为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
(6)合并心力衰竭时,特别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明显的死亡恐怖感,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有的病人则出现失神、晕厥,眩晕等。在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和精神错乱状态。
2.心律失常伴精神障碍 由于心律失常而出现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或称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表现为兴趣减少、记忆降低、联想困难等症状。发作频繁的病人常处于衰弱状态。也有的出现抑郁、兴奋性增高、死亡恐惧感、嗜睡、无欲或梦样状态等异常。
(1)脑衰弱综合征。
(2)抑郁状态。
(3)兴奋状态,患者手舞足蹈、用头撞墙等。
(4)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此时患者烦躁不安、自言自语、可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但事后大多不能回忆,此外有失神发作、嗜睡状态等。
3.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是指主要由于心脏瓣膜狭窄和闭锁不全,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脑衰弱综合征:多在病后1年内出现。表现倦怠、烦躁、气短、心悸、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健忘、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精神抑郁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强迫症状和癔症样发作,常为癔症样抽搐、情感不稳等。
(2)意识障碍:随着心力衰竭的出现和加重,脑低氧明显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脑缺血发作或晕厥、嗜睡、谵妄等状态。
(3)幻觉和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头晕、失神、晕厥和多汗等。
(5)神经症状可有脑梗死、癫痫样痉挛发作或脑梗死合并癫痫、小脑舞蹈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症状分期:第1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常见,次为脑缺血发作、癔症样症状或舞蹈症等。第2期晕厥或幻觉、妄想、木僵、癫痫样痉挛发作,脑梗死等。第3期昏睡、谵妄或错乱以至昏迷。
4.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先天性心脏结构缺陷所致脑部缺血、缺氧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临有90%左右的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1)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惹、抑郁、情感不稳、淡漠、无欲、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钝等。
(2)性格改变:表现为胆怯、任性、好哭、怕羞、无信心。
(3)智力发育迟滞:概念和知识的储存能力差、计算能力差。
(4)语言障碍:发音欠清,表达能力更差。
(5)失神、眩晕、晕厥、起立性黑蒙等发作。
(6)神经症状:癫痫性痉挛发作,如出现局限性癫痫性发作时应考虑有无脑脓肿或脑硬化等可能。
5.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心内膜炎症、栓塞等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幻觉妄想状态。
(2)精神分裂样精神病表现。
(3)意识丧失发作,如有发热往往出现谵妄状态。
(4)神经系统可有脑栓塞、脑出血、脑脓肿等。
1.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总原则 临床上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减退或遗忘综合征者。均应考虑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可能,但单凭精神障碍不能作为器质性精神病的定性或定位诊断,必须要做出病因学、分类学的诊断,诊断的确立必须具备有以下几点:
(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躯体病的进展有时间上的联系。一般躯体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在其后,但有些躯体病的早期难以发现,比较隐蔽或未能引起注意,而造成了精神症状出现在先的假象。
(3)精神症状常随基础疾病的缓解而改善或因其加剧而恶化。
(4)精神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疾病。
(5)严重度达到:①现实检验能力减退;②社会功能减退。
2.各种心脏病伴精神障碍分类诊断要点
(1)冠心病:首先要确定冠心病的诊断;精神障碍主要为意识障碍、失神、晕厥及眩晕发作,如出现功能性精神病症状(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要注意原发与继发的鉴别;如合并有脑卒中时应多考虑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①在确诊为冠心病的基础上,如出现失神或眩晕、昏厥发作时,应考虑伴发的精神障碍。
②出现痉挛发作、脑卒中或幻觉妄想状态。
③排除其他引起精神障碍的疾病。
④结合心电图、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2)心源性脑病:在已确诊为心脏病的基础上,如发现有脑衰弱综合征、脑缺血发作、幻觉、妄想、木僵等症状,应考虑是否为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旦出现嗜睡、痉挛发作、谵妄等意识障碍时,要考虑为心源性脑病的存在;要排除其他的可能因素,如感染、药物中毒等因素。
(3)风心病:在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脑缺血发作、幻觉、妄想、木僵等应考虑为伴发的精神障碍。一旦出现嗜睡、脑梗死、癫痫样痉挛发作、谵妄状态等,应考虑为风心病脑病的可能。排除引起精神障碍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