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世界卫生组织(WT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O 度: 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II度: 中度痛, 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III度: 重度痛, 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常见于癌症疼痛。
- 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肾动脉造影可发现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常说明已有浸润。
- 指甲呈半圆形 指甲呈半圆形指指甲的形状呈半圆形的症状。
-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尿血概念:正常的尿液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未经离心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如果超过此数,即为尿血。
- 肾间质纤维化 肾硬化症包括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性肾硬化,和高血压引起的良性肾硬化及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多见于老年人,伴或不伴有高血压。
- 皮质激素升高 皮质激素升高: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甾体化合物,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代谢和糖代谢。皮质激素又有过多的严重不良反应,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类皮质功能亢进,类固醇性糖尿病,肌萎缩和骨质疏松,诱发和加重感染,诱发和加重溃疡,诱发精神症状,并发眼病,致畸胎,不恰当地停药还可能出现皮质功能不足、激素停药综合证和症状反跳等弊病。
- 瘤体牵拉 肿瘤对脏器包膜的牵拉引起的疼痛。随着瘤体的脱落坏死,瘤体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因瘤体对周围神经的压迫而引起的疼痛也大大缓解直至消除。
-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尿内出现蛋白及管型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就是尿常规检查时,蛋白尿和血尿同时出现异常,高度怀疑肾病。
- 肾乳头及肾盂出血 肾乳头及肾盂出血,通常表现为血尿。
- 泌尿道阻塞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因管腔内外原因使管腔堵塞呈完全的或部分的、急性的或慢性的梗阻现象。各部位梗阻若不及时解除最终都会导致肾积水并损害肾功能。在上泌尿系统为肾盂、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发展快,但常是一侧受损害;在下泌尿系统即膀胱、尿道梗阻,开始因为有膀胱作为缓冲,肾损害发展缓慢,但常为双侧肾脏损害。
- 息肉样损害 息肉样损害:左肾囊肿基因改变了小管上皮细胞及囊壁细胞的代谢,小管上皮细胞持续性增殖,可形成息肉样损害而造成肾小管梗阻。梗阻前方管内液体潴留、膨胀成囊肿。另外,由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质在囊肿颈部可造成半梗阻状态,使液体不易流出,囊肿遂扩大.
- 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疼 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疼是由于泌尿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腰疼症状.
- 尿频伴尿急和尿痛 尿频、尿急、尿痛是膀胱、尿道受刺激励的症状,称膀胱刺激症状,或称尿路刺激症状。正常人日平均排尿次数为4~6次,夜排尿次数0~2次。超过上述次数称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立刻排尿。尿痛,是指排尿的当时,尿道及会阴区疼痛或烧灼感。
- 上腹部包块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腹部病变,触诊有包块。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胃癌、胆囊癌等疾病。
- 突发性绞痛 绞痛是内脏剧烈疼痛,像有东西在拧。突发性绞痛见于胆管结石与胆管炎,多数病人有剑突下偏右突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肾盂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临床多见于40~70岁,男∶女为2~3∶1。最常见的症状是肉眼或镜下血尿(70%~95%发生率),也是最早的症状。即使较小的肿瘤亦可早期出现血尿,为间歇、无痛、肉眼可见的血尿,如肿瘤造成输尿管或输尿管肾盂连结处阻塞可导致出现突然的疼痛(8%~40%),或因出血较多形成条索状血块在其通过输尿管时引起肾绞痛。晚期肿瘤增大或梗阻可致肾积水,此时可出现肾区肿块及转移征象,部分可有疼痛、继发感染和尿路结石,有5%~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体格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有报道10%~20%患者腰部可有肿瘤或肾盂积水引起的肿块多数无症状和体征,10%~15%为偶然发现。肾盂肿瘤晚期多向肝、肺、骨转移,早期可向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厌食、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等表现。肾盂肿瘤的Jenett分期:
Tis O 原位癌。
Ta O 黏膜状癌。
T1 A 浸润固有层。
T2 B1 浸润浅肌层。
T3a B2 浸润深肌层。
T3b C 浸润肌层外脂肪。
T4 D 浸润附近脏器。
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为2~4∶1。多为单侧发生。临床表现有:
1.血尿 常是肾盂癌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发生率在90%以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常常伴有条状血块。尤其是40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排出的又为正形红细胞血尿的患者。
2.腰痛 发生率约为50%。多为持续性腰部隐痛,若有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3.肿块 较为少见,仅占2%左右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引流系统导致肾积水,此时可能有脊肋角压痛。伴有消瘦、贫血、下肢水肿、骨痛。
4.膀胱刺激症状 肾盂癌有多器官发病的特性,伴发膀胱肿瘤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5.恶病质 约有7%病例有恶病质表现,预示病变为晚期,预后不良。
6.静脉肾盂造影 如见肾盂肾盏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B超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占位病变。也可借助输尿管肾镜以及CT、MRI及尿脱落细胞检查协助诊断。尿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本病即可明确诊断。对确诊本病患者还须进行细心估价并对病变进行分期,排除多发性及远处转移。曾报道约半数肾肿瘤患者伴有膀胱和(或)输尿管肿瘤,患者除作尿路详细检查外,需作胸部摄片,骨扫描及血尿生化检查。B超或CT有助于后腹膜淋巴结检查。有助于本病及其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肾盂肿瘤分期为:O期肿瘤局限于黏膜,A期肿瘤侵犯固有层,B期肿瘤侵犯肌层,C期肿瘤蔓延至肾盂周围脂肪或肾实质,D期出现转移。移行细胞癌可出现血路或淋巴道转移。局部淋巴结受累一般早于其他部位的转移。因此,手术需包括局部淋巴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