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腰痛相关症状
- 左腰部压痛 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及降结肠病变,主要表现为在腰部左侧由浅入深地按压腹部时出现的疼痛感。
- 右腰部压痛 右腰部压痛,多由有肾及升结肠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右侧腰部由浅入深地按压腹部时出现的疼痛感。
- 关节拘急不利 关节拘急不利,多因肝血虚,即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拘挛难以屈伸。
- 阴囊冷痛 阴囊冷痛是指阴囊冰冷且疼痛。
- 精枯髓竭 精枯髓竭是指肾精空虚,不能充养脑髓的病症。肾所藏之精,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精的主要功能是主人体的生长繁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神精能调节脏腑之精,供其活动需要;能生髓、养骨、补脑、并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体能力。肾精亏虚之形成多数是由于老年体衰,肾的精气亏损,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
- 梦遗滑泄 梦遗(Wet Dream)是遗精的一种,遗精就是指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在入睡后做梦时遗精为梦遗,不在做梦时遗精称为无梦遗精,清醒状态下遗精则为滑精。中医认为是一种疾病,是中医的病症名。
- 排精不畅 排精不畅是指男性在夫妻生活中虽然有射精的感觉,但射精时感觉无力,有排不尽的感觉,精液像水一样流出来。排精不畅是一种射精障碍疾病。
- 颈部瘰疬 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瘘管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类疾病。瘰疬之名始见于《灵枢·寒热篇》,以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其中宋代《疮疡经验全书》中对瘰病的发病部位及临床发展过程作了详细描述。临床多按发病情况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 遗精滑泄 滑泄又称滑精,指夜间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动滑出的病症。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证之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P>
- 腹肌松弛无力 腹肌松弛无力是腹肌的力量不够强,缺乏锻炼以及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腹壁松弛的现象。这虽然不是一种疾病,却是许多疾病的诱因。
- 元气虚弱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 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 元气虚陷 元气虚陷是指由于脾肾阳虚使元气不足引起人精神状态不佳,身体虚弱。
- 牙宣 牙宣是指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出血液或脓液为特征的病证。若不及时治疗,日久牙齿失去气血濡养,以致脱落。在历代医书中有齿?宣露、齿牙根摇、齿间出血、齿挺、食床等病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牙龈宣肿,龈肉日渐腐颓,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
- 产后崩漏 产后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 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 论治。
- 元气衰脱 当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当元气衰脱时易造成身体过度虚弱,甚至死亡。
- 倦怠肢冷 倦怠肢冷是指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对某件事情产生疲倦,同时四肢长期冰冷,常伴随贫血的症状,是肾阳虚的一种症状。
- 指甲呈半圆形 指甲呈半圆形指指甲的形状呈半圆形的症状。
- 脸色发黑 中医认为脸色发黑是肾亏损的表现,故常用补肾药物予以治疗。此外,肝硬变、肾上腺素功能减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癌等患者,也会出现脸色变黑。至于因生理现象而形成脸色变黑、老年性色素斑、妇女妊娠斑等则属正常现象,不是疾病。
- 产育过多后腰痛 产育过多后腰痛:妇女生育子女过多或者流产次数过多后出现腰部酸疼,其他检查均正常,此即中医所说肾气亏虚,腰府失养所致。
- 迎风流泪 平素眼无红肿疼痛,亦无流泪,但遇风刺激则引起流泪,无风则止,多于冬季或春季症状明显,泪液清稀而无热感。
肾虚腰痛早期症状有哪些?
腰痛隐约缠绵,酸胀乏力,腿膝酸软,腰局部喜按揉和温暖。
偏于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少腹拘急,舌淡脉沉细。
偏于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苦,脉弦细而数。
腰部无明显和固定的压痛点,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本病日久,可出现身高降低趋势和驼背。X线摄片除呈骨质疏松征象外,无其他骨质病变。严重者可形成类似压缩性骨折及双凹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