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类目前尚无完美的分类方法,根据习惯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 淀粉样蛋白沉积 淀粉样蛋白沉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systematic amyloidosis)是由于淀粉样蛋白(amyloid)在全身细胞外组织间隙中沉积,从而破坏细胞和器官功能的疾病Picken等提出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最新定义是:淀粉样变性是一组由遗传变性和感染等不同因素引起的,因蛋白质分子折叠异常所致的淀粉样物质的沉积综合征。由于沉积的淀粉样蛋白和受累器官有所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不均一。常见受累器官有肝、肾、神经、心脏、胃肠道等受累组织则以皮肤舌、淋巴结等较常见。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 心脏增大 心脏增大力器质性心脏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可由心脏扩张及(或)心脏肥厚所致。临床上单纯的心脏扩张或肥厚较少见,多数病例中二者常同时存在。,乙脏增大可为单个心室或心房的增大,也可为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大。
- 肾浓缩功能障碍 肾脏具有浓缩的功能,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致使肾浓缩的功能发生障碍,例如肾浓缩功能减退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累及肾髓质时,可出现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增多。肾性的:如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首先出现夜尿增多,继之发展为肾性多尿,甚或肾性尿崩症。而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最易出现夜尿增多。 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syndrome)也称Fanconi-deToni综合征、骨软化-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尿综合征、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征候群临床表现为肾性过多丢失而产生的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葡萄糖尿、碳酸氢盐尿以及尿酸等有机酸尿。
- 心音异常 通过心音图检查证实正常心音有四个,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通常可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某些雕儿童及青年人有时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40岁以上的健康人偶可出现第四心音。 正常心音的发生机理及特点: 第一心音:主要是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动室肌收缩、心房肌收缩的终末部分、半月瓣开放以及血流冲人大血管所产生的振动,均参与第一心音形成。第一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第一心音音调低钝,听起来似“Le(勒)”声,较响亮,在心尖部较第二心音响高50%,在心底部与第二心音相等或低于第二心音。历时较长,一般为0.10-0.16 s,在心尖区和心尖区与胸骨左缘之间听诊最响。 第二心音:主要是心室舒张开始时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致。此外,心室肌的弛张、大血管内血流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开放等所产生的振动,亦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清脆,听起来似“De(得)”声,其强度不如第一心音,时间较第一心音短,一般为0.08-0.12 s。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最响,直取卧位听诊。小儿及青年人,肺动脉瓣区较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中年人两者相等,老年人则相反。 第三心音:有时在第二心音开始后0.12-0.20s还可听到短而弱的声音,称为第三心音。此音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壁的振动所产生。第三心音音调低沉、音弱、钝而重浊,听诊时呈“Le(勒)-De(得)-He(合)Le-De-He”声,似是第二心音的回声。历时很短,一般为0.03-0.8s,出现于第二心音音后 0.12-0.18 s。 第四心音:发生在舒张晚期,于第一心音开始前0.07-0.10s,它是由于心房肌在克服心室舒张末压用力收缩的振动所产生。此音很弱,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听不到。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正确地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听诊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先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区别开来,才能准确地判定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进而确定异常心音或杂音是在收缩期还是在舒张期及其与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关系。两者的区别:①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时间较长,以心尖部最响;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时间较短,以心底部最响。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较短,而第二心音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较长。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颈动脉搏动也几乎同时出现,第二心音则出现于心尖搏动之后。④移动法,在心尖部不能判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时,可先在心底部进行听诊确定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然后将听诊器体件逐渐移向心尖部,按照此规律把心尖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区别开来。
- 多尿 正常健康人24 h尿量约 1500~2 000ml;如果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原因多因素包括下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成人24h尿蛋白定量>3.5 g,儿童>50 mg/kg.d)。②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0g/L,儿童<25g/L)③高脂血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质蛋白、磷脂等)可一项增高或全部增高。④水肿可轻可重,一般较重.甚至浆膜腔积液。⑤脂肪尿,尿中出现游离脂肪呈椭圆形脂肪小体,脂肪营型。①和②两项备条件,其余为参考条件/临床上号称三高一低。
-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肾淀粉样变性早期症状有哪些?
淀粉样变性病为一种全身性疾患,除有肾脏受累外,尚有其他脏器受累;由于受累的脏器不同,轻重程度及病变部位不同,故临床表现亦不同;继发性者由于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亦有全身受累不明显,而以肾受累为首发表现者。
1.分型 淀粉样变有几种类型,每一种可通过淀粉样蛋白纤维的免疫化学性质来区分。这些基本的特征是:在X线衍射检查的β片层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细纤维非分枝表现;在刚果红染色后,在偏光显微镜下的苹果绿双折射。根据这些生化特点,结合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分为6型。
(1)AL型(即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是指病因不明、无存在其他疾患而发生的淀粉样变性病,主要侵犯心脏、消化道、舌、皮肤和神经系统,肾受累者占40%。
(2)AA型(即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是指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常见的有关原因有:
①慢性感染占50%,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如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骨髓炎等;此外亦可见于结核、梅毒、麻风等感染性疾病。
②恶性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胰岛细胞瘤等。
③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淀粉样变性病占20%~60%。
④糖尿病。
⑤天疱疮。
⑥溃疡性结肠炎。
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的主要受累脏器为肾脏,占25%,此外肝、脾、肾上腺亦为常见受累的脏器。
(3)浆细胞病伴淀粉样变性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浆细胞病伴发淀粉样变性者占6%~15%。
(4)遗传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病:遗传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综合征少见,其包括多种疾病,常见为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FMF),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蛋白尿(常为肾病综合征)和进展性肾功能不全为常见,常有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和耳聋症状。其他有Finnish Amyloidosis等。遗传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病可分为肾病型、神经病变型和混合型。
(5)局限性淀粉样变性病:局限性淀粉样变性病是指淀粉样病变仅见于个别器官或组织,如大脑、心血管、皮肤及尿道。前两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6)血液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病(dialysis associated amyloidosis,or β2-microglobulin amyloidosis):长程血透患者由于β2-M蓄积,常沉积在滑膜和长骨中,引起囊性骨病、损伤性关节病及腕管综合征,但很少沉积在内脏。
2.肾脏的表现 超出3/4的淀粉样变患者有肾脏病的表现,肾脏受累者的临床表现分4期。
(1)临床前期(Ⅰ期):无任何自觉症状及体征,化验亦无异常,仅肾活检方可作出诊断。此期可长达5~6年之久。
(2)蛋白尿期(Ⅱ期):见于76%患者。蛋白尿为最早表现,半数以上者主要为大分子量、低选择性蛋白尿,程度不等。蛋白尿的程度与淀粉样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部位及程度有关,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持续数年之久。镜下血尿和细胞管型少见。伴高血压者占20%~50%,直立性低血压是自主神经病变的特征表现。
(3)肾病综合征期(Ⅲ期):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及水肿,高脂血症较少见,少数仅有长期少量蛋白尿。肾静脉血栓是肾病综合征之最常见并发症,大多起病隐匿,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例为急性起病,有腹痛、血尿加重、蛋白尿增多及肾功能恶化,腹平片或B超检查发现肾脏较前明显增大。肾病综合征由AA蛋白所致者占30%~40%,AL蛋白所致者占35%。一旦肾病综合征出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存活3年者不超过10%。
(4)尿毒症期(Ⅳ期):继肾病综合征之后,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多达半数者有氮质血症,重症死于尿毒症。肾小管及肾间质偶可受累,后者表现为多尿,甚至呈尿崩症表现,少数病例有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由肾病综合征发展到尿毒症需1~3年不等。肾小球的淀粉样沉积的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很差。
3.肾外器官的表现
(1)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常见体重减轻、虚弱和疲乏无力,常见多脏器受累。
①肾脏最常见,为占50%。
②心脏(40%)受侵犯,引起心肌病变、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严重者可猝死,50%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为原发性AL蛋白型者的最常见死因。
③胃肠道黏膜受累可引起便秘、腹泻、吸收不良及肠梗阻等症状,黏膜下血管受累可伴发消化道出血,甚至大出血致死。舌受累出现巨舌,患者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仰卧时巨舌后垂而发出响亮的鼾声。胃受累时症状如胃癌,反复呕吐难以进食。
④自主或周围神经受累(19%)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肢端感觉异常(手套或袜子样分布的感觉减退麻木)及肌张力低下和腱反射低下;尺神经损害及周围肌腱因淀粉样物沉积表现为腕管综合征;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膀胱功能失调或阳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痴呆。
⑤骨髓受累可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平滑肌及骨骼肌受累表现为肌无力。
⑥关节受累表现为多发关节肿、痛,或由于骨受累表现为骨囊性变。
⑦肝损害为16%,皮肤紫癜为5%~15%。
(2)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病:肾脏病的症状常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肝脾亦为主要受累脏器,肝、脾多肿大,肝区痛,重者肝功能减退、门脉压升高,可出现腹水,黄疸罕见,多见于病程之晚期。此外,肾上腺亦常受累,病变以接近髓质的皮质层最为严重,肾上腺皮质肿大,常因肾上腺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组织坏死,功能减退,表现为艾迪生病。
(3)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的肾淀粉样变性病:主要症状为难忍的骨痛。X线片见骨质破坏或骨折现象。因骨破坏常引起血钙升高,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血清球蛋白异常增多,尿中出现凝溶蛋白。
(4)老年性淀粉样变性病:多发生于脑、心、胰腺、主动脉、精囊及骨关节组织,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致使沉积器官的细胞功能紊乱和死亡。病变部位的血管壁可见嗜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纤维沉积所致的血管炎。血管壁受累为老年淀粉样变性的特点,故认为这种淀粉样蛋白来源于循环系统,因基础病不同,淀粉样蛋白的化学结构亦不同。
(5)血液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病:长程血透析患者血中β2微球蛋白多聚体的淀粉样蛋白(Aβ2-M)异常增高,与患者的骨、关节并发症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如下:
①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1只手或双手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透析小于5年者发病率低,透析9年者发病率为5年的13倍,透析超过17年者发病率为100%。腕管组织、尺神经及其周围肌腱鞘中均有Aβ2-M沉积。
②淀粉样关节炎:长程透析患者的肩、髋、膝、腕、胸锁、指骨间、踝、肘,颈椎及腰椎关节均可受累,以前四者受累最多。关节肿痛、功能受限、强直。X线片示关节腔变窄,骨质破坏,关节附近可见囊性透光区的骨损害。手指关节受累时可因肌腱鞘炎引起“指”、肌腱断裂。
③病理性骨折:囊性骨损害发生在股骨头、股骨颈或髋臼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④Aβ2-M骨外沉积:少见。Aβ2-M可沉积于胃肠道、心、肝、脾、肺、肾上腺、前列腺、睾丸等骨外组织,受累部位的血管壁可见Aβ2-M淀粉样蛋白沉积,因沉积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状亦不同。
由于对本病症状的多样性常多缺乏认识,临床医生必须经常留心本病出现的可能性,对于骨髓瘤或其他浆细胞疾病以及经过长期治疗未能治愈的炎症,尤其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在怀疑本病时及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肾脏是淀粉样变最常见和早期受累的器官,凡有以下情况应作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有无肾脏淀粉样变:
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不明原因在血清或尿中出现M蛋白的患者,同时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神经感觉或运动障碍、腕管综合征或肝脾肿大。
2.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而肾脏体积未缩小者。
3.有明确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或炎症(如结核、支气管扩张、骨髓炎、慢性肾盂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出现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以及其他淀粉样变相关临床表现。
4.长期透析的患者出现腕管综合征、关节病或溶骨性损伤者。
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85%~95%为肾活检阳性,肝活检阳性率较低,又有大出血的危险,故应慎重。直肠黏膜、牙龈、舌、口腔黏膜、皮肤及肌腱、抽吸的腹壁脂肪等标本易得,阳性率可达90%,也可优先考虑。活检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特征性的红绿双折光,这是诊断本病的关键指标。组织电镜检查表现为无分枝的细纤维丝样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应同时检查。由于组织病变范围与程度的不同,活检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SAP放射显像始于1988年,用来检测全身淀粉样蛋白沉积具有敏感、特异、全面、无创且可定量的特点。以123I标记高度纯化的SAP后静脉注射,能够特异地显示淀粉样蛋白的沉积部位,对AA蛋白的敏感率达100%,对AL蛋白的敏感率为90%。在放射剂量允许的范围内未显示不良反应。是淀粉样变比较理想的筛选试验。
进一步明确组织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与性质是诊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确定相关的治疗选择以及对预后的判断。若组织标本经5%高锰酸钾处理后再进行刚果红染色,此法可用以间接区分淀粉样AA蛋白及AL蛋白,简便易行。AL蛋白刚果红着色且不易退色,而AA蛋白与刚果红亲和力差,故不易着色。更为准确的方法为免疫组化,能可靠、特异地显示各种淀粉样前体蛋白,目前大多数前述淀粉样蛋白(如AL、AA、TTR、β2-M、κ轻链、λ轻链、Alys、Afib等)的单克隆抗体已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