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 急诊科

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相关症状
  •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童年期明显发育迟缓,但多数可在某种程度上学会独自照顾自己,并获得足够的交往和学习技能。成人需不同程度的支持以便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智商大致为35~49(成人智龄相当于6岁到8岁)。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期内(18岁以内),表现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即低于两个平均差—70,并存在社会适应行为缺损。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 4个等级:轻度(智商为50~70);中度(智商为35~49);重度(智商为20~3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其智商在40-5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0-20%,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找出一些特殊的病因,如产伤、感染、存在遗传疾病等。不同的病因可有不同的躯体表现,一部分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需要医疗部门来处理,并有责任向教育、民政部门提供咨询。我国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尚无准确数字,约为2-3‰
  • 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血液、胶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整个病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障碍。是在原发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以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多见。是原发的躯体疾病的全部症状中一个组成部分。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对周围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姓名、年龄、职业等)的察觉和识别能力。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判定标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定向力与意识障碍无关,如长期被拘禁或被隔绝的人丧失时间定向,迷路者丧失地点和空间定向等。
  • 不协调性兴奋 不协调性兴奋,表现为思想感情与其动作行为不协调,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 病理性纵火 病理性纵火—pathological fire-setting 这一障碍的特征为无明显动机多次地实施、或企图纵火烧毁财物或其它物品,对与火和燃烧有关的事物存在持续的关注。这种人对灭火器及其它灭火设备、与着火有关的事物以及召唤消防队有异常的兴趣。
  • 气息异常 人呼出的气息无特殊气味。异常的气息往往来自食物、吸烟者、饮酒都等,如果呼出恶臭气息或有某种特殊气息,在临床见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一些内脏疾病时,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贫血 急性贫血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急剧下降,大大地低于正常值,同时血红蛋白量也是大大下降,大大低于正常值,无法满足机体对于血液和氧气的需要,可引起机体休克等严重症状。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sorders cused by nn-ependent sbstances),某些非依赖性物质如激素、异烟肼、苯、有机磷等来自体外,虽不产生心理、生理依赖,但可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产生精神病性症状,往往会与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失血过多后贫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是快速大量出血引起的贫血;慢性失血后贫血是由于长期中度出血所致的小细胞性贫血。如见于慢性胃肠道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或痔疮),泌尿系或妇科的慢性出血。
  • 控制能力丧失 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抑郁症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
  • 无故发笑 无故发笑又称空笑、傻笑,是一种自发的、毫无动机、毫无内心体验的空虚的傻笑。属自动症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 被害妄想 病人由于缺乏安全感,导致对外界的极度不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幻想。多发于老年人或者某些曾经受过超出自我承受能力范围的打击的人。病人会无中生有地坚信某人(或某群体)对自己、自己的亲人、家庭,进行监视、攻击或迫害。这些迫害活动包括阴谋、盯梢、食物中投毒等。在妄想支配下,病人拒食、逃跑、控告,以致自伤或伤人。这样的病人,精神通常都很紧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等。
显示全部症状

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各类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具有如下临床特征:源于各类贫血,而且一般在各类贫血的急性阶段或最严重时期出现;与原发各类贫血在程度上常呈平行关系,症状多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在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在急性期常出现急性脑病综合征,在严重躯体疾病之后或治疗不当影响脑功能时可出现慢性脑病综合征;病程和预后常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一般可逆。
1.缺铁性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
①早期出现类神经官能症症状:如头昏、头痛、失眠、情感不稳、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等。
②情感障碍:以抑郁状态多见,患者少动、悲伤、消极、寡言等。
③幻觉或妄想状态:在重症贫血时可出现幻听,是缺铁性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中的常见症状,其中以真性、言语性、评论性幻听为多见,幻视甚少出现,常伴有关系、自责妄想等。
④异食症:缺铁性贫血患者往往有异食症,有人认为,由于缺铁性贫血,尤其在饥饿时,枸橼酸及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移向摄食中枢,使乙酰胆碱形成增多,刺激食欲中枢,引起异常兴奋所致。
(2)神经症状:头痛、耳鸣、失神或晕厥发作,肌张力减退等。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伴发的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
①类神经症症状:包括神经衰弱综合征、癔症样发作等。
②情感障碍:抑郁状态、躁狂状态等均可出现。
③幻觉妄想状态:幻视、幻听,可伴有被害妄想等。
④意识障碍:大多出现在晚期和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病例,可出现谵妄或错乱状态,甚则昏迷。
(2)神经症状:耳鸣、失神、或痉挛发作、脑膜刺激征、颅压增高征、瘫痪、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3.溶血性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以精神发育迟滞及智能障碍较为突出,急性病例也可出现意识障碍。
(2)神经症状:如发生在儿童则以锥体外系统症状为主,如肌强直、舞蹈样运动、言语发育迟缓、四肢痉挛性瘫痪及其他中枢神经局灶症状。
4.巨幼细胞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并不多见,但多种多样包括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朦胧状态等;急性幻觉症、幻觉妄想综合征;健忘综合征;情感障碍有情感不稳、多变、易激惹、或抑郁、焦虑、欣快、躁狂状态等;后期可出现痴呆状态。精神症状可与贫血同时出现,也可在贫血前,也有出现在贫血后,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2)神经症状:神经症状出现率很高,约占70%~90%,其中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者占25%,可引起末梢神经变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和脑组织的损害等。
所有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首先要确定精神症状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故全面了解病史包括完整的躯体病史和精神障碍史,详细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某些必要的心理测验,以及对精神症状的性质、特征和症候群的鉴别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在全面评估,综合分析上述诸方面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或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大致可分为3个步骤:
1.确定贫血的存在和诊断,即有贫血的证据。并有确定贫血分类诊断的证据。
2.确定精神症状的性质、特点和症状群的诊断,认真辨别如下精神症状和症状群的存在及其与贫血的关系:①智能损害综合征;②遗忘综合征;③人格改变;④意识障碍;⑤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⑥情感障碍综合征(如躁狂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等);⑦解离(转换)综合征;⑧神经症样综合征(如焦虑综合征、情感脆弱综合征等)。精神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疾病。
3.确定贫血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若贫血存在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在后,精神症状随贫血的缓解而改善,或因其加剧而恶化,则可确定精神症状与贫血有关。

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相关文章
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常用药品
  • 富马酸亚铁片

    用于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葡萄糖酸亚铁片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右旋糖酐铁片

    用于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富马酸亚铁咀嚼片

    用于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富马酸亚铁胶囊

    用于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血复生片

    益气养血,滋阴凉血,化瘀解毒。用于气血两虚、阴虚津亏、自汗盗汗、烦燥失眠,出血紫斑等恶性贫血,癌症放、化疗后的血象异常;尤其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升高或调整血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