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腹部不适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
- 腰酸 指腰部酸楚不适。临床以肾虚较为常见。《张氏医通·诸痛门》:“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宜用金匮肾气丸、青蛾丸、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加减。腰酸常兼见腰痛。
- 排尿不畅 造成小便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排尿径路上有了阻塞,或者是膀胱缺乏收缩能力。
- 无症状性菌尿 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型菌尿,是一种隐匿型尿路感染,即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连续2次大于105/ml,且2次菌种相同,并确切排除了结果的假阳性)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但在有的病例经仔细询问可发现轻微症状。其细菌来自肾脏或来自膀胱。无症状性细菌尿比有症状者发病率要高,在16~ 65岁的女性中发病率均为4%,男性为0.5%,在女性患者中虽然有1/4菌尿可自行消失,但亦不断发生新的细菌尿,故4%的发病率是相当恒定的。
- 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①尿路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引起尿路梗阻,尿流不畅;②尿路有异物,如结石、留置导尿管等;③肾内有梗阻,如在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多数为肾盂肾炎,可引起肾组织损害。长期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彻底,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 尿频伴尿急和尿痛 尿频、尿急、尿痛是膀胱、尿道受刺激励的症状,称膀胱刺激症状,或称尿路刺激症状。正常人日平均排尿次数为4~6次,夜排尿次数0~2次。超过上述次数称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立刻排尿。尿痛,是指排尿的当时,尿道及会阴区疼痛或烧灼感。
- 厌食 厌食是指较长时期食欲减退或消失的症状。多见于1~6 岁小儿。
- 乏力 乏力的原因有很多. 体力劳动者饮食太淡易致疲劳,是因为盐中的钠能加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睡眠不足可使人感到乏力,但神经衰弱者如长期服用安眠药,也会感到软弱无力,引起疲乏的药物还有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药物...
慢性肾盂肾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实际上不是急性肾盂肾炎,而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首发症状。其后有乏力、间歇性低热、厌食、腰酸、腰痛、季肋部或腹部轻度不适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有出现。典型的慢性病变其过程则更为隐匿。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与感染有关的表现,另一类是与肾脏受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关的表现。直接与感染有关的表现常不明显,比感染和炎症症状更为明显的是由于长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的肾脏生理功能紊乱的表现,如高血压、储Na 功能的丧失(表现为失盐性肾病)、尿浓缩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及酸中毒倾向。尽管上述表现在所有肾脏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在慢性肾盂肾炎时,生理功能紊乱程度与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升高)程度不平行。在其他类型肾脏疾病中,血肌酐水平为2~3mg/dl时,其生理功能紊乱很小;而在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当血肌酐在同样水平时,则已出现多尿、夜尿、高钾血症和酸中毒等表现。
临床上此类病人由于尿浓缩稀释功能受损,特别容易发生脱水,老年患者尤其常见。当此类患者在发生呕吐、腹泻或进食减少时,常易发生血容量降低、休克、肾功能急剧下降(合并肾前性急性肾衰)。
慢性肾盂肾炎多引起肾性高血压,一般认为与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可得以改善。至病程晚期,患者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在小管间质损害的基础上,可出现局灶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这些病人预后差,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诱发因素的存在和肾盂肾盏黏膜和肾因瘢痕形成而变形,有利于致病菌的潜伏。
另外,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进入细胞内,细菌在体液免疫或抗生素作用下,细菌胞膜不能形成,在髓质高渗环境下这种以原浆质形式存在的细菌仍有生命力,一旦遇到有利环境便重新生长胞膜并繁殖致病,此即原浆型菌株(L型)。所以,慢性肾盂肾炎被认为是较难根治而逐渐进展的疾病。
诊断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诊断标准应该严格,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肾皮质瘢痕和肾盂肾盏变形,肾功能学检查有异常,且在病史中或尿细菌学检查有尿路感染的证据者。如无上述改变,则尿路感染的病史虽长亦不能诊断为本病。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做全面彻底检查,以明确:①致病菌;②单侧或双侧感染;③原发病灶;④肾实质损害范围及肾功能减损程度;⑤有无尿路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