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积水 肺积水医学上通常叫「肋膜积水」,水是堆积在肺脏的外面,它可以是感染发炎引起(如:肺炎、肺结核…都可以合并肋膜积水),也可以是一些自体免疫疾病引起(如:红斑性狼疮),还有很多肺部疾病都会合并肋膜积水。
- 收缩压下降 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高原低血压症以收缩压降低为主,女性较男性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不清,可能因缺氧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心动过缓和外周阻力降低。也有学者认为,缺氧通过某些生理活动性物质的作用,使小动脉平滑肌张力降低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有关。其结果是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下降不如收缩压明显。
- 气息异常 人呼出的气息无特殊气味。异常的气息往往来自食物、吸烟者、饮酒都等,如果呼出恶臭气息或有某种特殊气息,在临床见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一些内脏疾病时,具有重要意义。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
- 频繁性惊醒 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中醒来。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紫绀 紫绀又称发绀(cyanosis),人是指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格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等人使皮肤和部膜呈现紫蓝色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绀可以出现在全身皮肤和我膜,但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梢,如口唇。舌、口腔级膜、鼻尖、颊部、耳垂、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有时黄疽、水肿或异常色素沉着可以掩盖发绀的存在。良好的自然光线是早期发现发绀的必要条件。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类型,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左心衰竭)引起肺脏内血管组织音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顺应性减低,肺泡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窘迫为典型症状。本病的命名过去十分混乱,于1971年正式提出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直到1992年ATS(美国胸科学)和欧美危重病学会在迈阿密和巴塞罗那召开了联席会议,提出ARDS的新概念。主要有两个改变。①ARDS中A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呼吸窘迫综合征不仅仅发生于成人,也可发生于儿童,因此“A”的含义由“Adult”(成人)改为“Acute”(急性的)②ARDS和ALI(急性肺损伤):ARDS实质上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它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其病理特点是ALI,属重度的ALI,它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广泛肺泡损伤和血气改变为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蛋白性肺泡水肿和低氧血症。二者的主要差别是ALI时,PaO/FIO ≤0.4kPaO(300mmHg)而ARDS时PaO/FIO ≤ 26.7 kPa(200mmHg)。ADRS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死率高,因此对于有易发因素的患者,应高度警惕,严密监护。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
- 失眠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急性高原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1.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但各作者所报告的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发生率各有差异(表1)。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头痛严重时可能有视力障碍,但眼底检查正常。另外,失眠,多梦,耳鸣,眩晕,精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也常发生。胃肠道的症状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腹痛。有位学者曾快速到达海拔5100m时突然下腹绞痛,腹胀并伴有压迫感,恶心,有便意但无腹泻;当迅速撤回到4000m时症状逐渐消失。呼吸加深加快,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常为劳力性,若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是高原肺水肿的先兆。个别人夜间出现周期性呼吸,频繁性惊醒。
2.体征 急性高原病无特殊体征。通常可口唇、指趾甲床发绀。心率可速可缓,但多数作者报告,有心跳加快或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并偶尔有期前收缩。Singh检查了1975名患有急性高山病者,发现有2/3的人心动过缓。血压可正常,但也会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或高血压。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偶在一侧肺部闻及局限性的干啰音,这可能由肺血管收缩所致,但呼吸音清晰无湿性啰音。严重者面部及下肢水肿。
目前国际上对急性高原病的诊断一律用国际高原病专业会议制订的急性高原病临床症状计分法(AMS-score),但国内尚未广泛应用计分法。为便于与国际间进行交流,现将AMS-score计分法的内容简要介绍如下:该计分法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对每一个症状进行自身打分(self-reported score):
1.头痛:无头痛0,轻度头痛1,中度头痛2,重度 3。
2.胃肠道症状:无症状 0,食欲差或恶心 1,中度恶心或呕吐2,严重恶心和呕吐3。
3.疲乏和(或)虚弱:无疲乏 0,轻微乏力或虚弱 1,中度乏力或虚弱 2,严重乏力或虚弱 3。
4.头晕:无头晕 0,轻度头晕 1,中度头晕 2,重度头晕 3。
5.睡眠障碍:睡眠与平常一样 0,睡眠不如平常 1,易惊醒,睡眠差 2,夜间不能入睡 3。
6.精神状况改变:无任何改变 0,嗜睡/倦怠 1,抑郁/模糊 2,昏睡/轻昏迷3,昏迷4。
7.共济失调:无共济失调0,能维持平衡 1,步态不稳 2,步行易摔倒 3,不能站立 4。
8.周围性水肿:无水肿 0,局部水肿 1,全身水肿 2。
根据上述自身症状计分值,将每个人的体力活动量评价为:0活动量正常;1轻度降低;2中度降低;3严重降低,即卧床不起。症状计分值>4分者可考虑为急性高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