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肝包虫病相关症状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显示全部症状

肝包虫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临床表现
①囊性包虫病。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密切接触史。早期一般无症状,尔后右上腹逐渐发现生长缓慢的肿块,有饱胀感,肝区不适、隐痛。肝脏肿大,触之囊性感,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有黄疸,压迫门静脉或腔静脉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浮肿。胃肠道受压可表现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破入腹腔则产生剧烈腹痛和过敏性休克。并发支气管瘘时,痰中带粉皮样物。②泡性包虫病。生长较快,肝区可有刺痛、胀痛,甚至剧痛。肝脏明显肿大,肝区触及较硬的肿块,表面不平。晚期常伴有消瘦、黄疸、腹水、发热等。
2.包虫囊液皮内试验(卡松尼试验)
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方法是将无感染的包虫囊液滤去头节,高压灭菌后作为原液。一般用1∶1000、1∶100、1∶10的等渗盐水稀释液0.1ml,由低浓度开始,在前臂屈侧作皮内试验。15分钟后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红晕直径>1cm为阳性。若阳性反应在6~24小时后出现,则为延迟反应,仍有诊断价值。本试验阳性率为75%~95%,但有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可达70%~80%。
4.血化验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5.B型超声检查
肝区可见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大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需结合病史及卡松尼试验进行诊断。
6.肝核素扫描
直径>2~3cm者,肝内可显示占位性病变。
7.X线检查
肝影增大,横膈右侧升高或隆起。肝区可显示阴影或有钙化影,肝前下方囊肿可显示胃肠道受压征象。
8.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肝包虫病相关文章
肝包虫病常用药品
  • 强肝胶囊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病、脂肪肝等。

  • 常乐康

    适用于急性特异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抗生素、慢性肝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相关的急慢腹泻和消化不良。

  • 肝速康胶囊

    本品具有降酶,降浊,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代谢障碍、肝病症状及加速肝功能恢复等作用。用于急、慢性、迁延性肝炎。

  • 纳米硒

    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或其他低硒引起的疾病。

  • 易善复

    所有类型的急性和慢性肝病;预防胆结石复发;怀孕导致的肝脏损害(妊娠中毒);银屑病;放射综合症。

  • 美能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