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膜小泡 带状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症常伴有结膜和表层巩膜小泡或角膜树枝状改变。
- 周期性发作的巩膜充血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periodic episcleritis)也称一时性表层巩膜炎(transient episcleritis)。多发生在妇女月经期。病变部位的巩膜表层与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和水肿,而呈紫红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时间短暂,常数小时或数天即愈。复发不限定于一眼或同一部位。一般常发生前巩膜区,无局限性结节形成。
- 腹部不适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
- 关节僵直 关节僵直是指病人的关节经过休息后和活动状态下,转为再次活动起动时,感到关节不适,发涩,关节活动有障碍。
- 肠壁纤维化 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是血吸虫卵经肠壁中破裂的小静脉潜心入血管周围的肠壁组织中,尤其是粘膜下层。虫卵在肠壁内引起白细胞浸润,假性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晚期肠壁纤维化增厚,粘膜增殖形成肉芽肿。
- 关节强硬 关节僵硬是年型关节强硬性脊椎炎的一个典型症状。幼年型关节强硬性脊椎炎即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S)是指16岁以前起病以骶髂和脊柱等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典型的脊柱关节病,中青年为发病高峰,但部分病例往往在儿童期以某种潜在的形式发病,因此幼年型关节强硬性脊椎炎(JAS)在病初常误诊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以下肢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者常误诊为JRA少关节Ⅱ型。典型的JAS会逐渐表现出腰、臀、骶部疼痛,肌腱附着处炎症MRI会较早发现骶髂关节炎。JAS以年长儿居多,鉴于相当多的JAS病人伴有周围关节病变,因而也时常称为脊柱关节病综合征。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非对称性关节痛 关节炎四肢关节疼痛呈非对称性。
- 泪溢 泪溢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 炎性损害 炎性损害是指各种因素造成机体出现炎症反应,造成组织的炎性损伤。包括急、慢性滑膜炎、关节囊炎,可伴有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病以及关节炎等。
- 肠麻痹软瘫 低钾血症肾病患者全身表现主要有低血钾症状,如四肢肌无力、肠麻痹软瘫等。 低钾血症肾病(hypokalemic nephropathy)是持久性低钾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肾炎或肾脏病,又称失钾性肾病(kalium-losing nephropathy)。其严重性决定于缺钾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临床表现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但临床极少见。
- 关节液渗出 膝关节滑膜损伤后,滑膜呈现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滑膜血管扩张,血浆和细胞外渗,产生大 量渗出液,同时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 量粘液素。渗出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胆红质、脂肪、粘液素和纤维素等。严重者关节积液呈血性。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关节响痛 蹲起时膝关节有响音,转脖子颈椎有声音,攥手指听到手指有声音……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 关节响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活动的时候肌腱的滑动产生的响声,并不是骨头的响声,也不是膝关节有什么病变,但是如果响的同时伴有疼痛那么就应该警惕了。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 脐周疼痛 脐周疼痛是指以脐周为中心的腹痛,常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是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的重要体征。
- 角膜炎 角膜炎[Medicine] keratitis : 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角膜表面浸润有溃疡形成。 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
- 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同为虹膜大环,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而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如果脉络膜也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眼科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巩膜外层炎 巩膜外层炎是指包围眼球的一个薄层组织的炎症过程。眼睛的白色部分称为巩膜。巩膜是一坚韧、厚实的组织,是眼球的保护性屏障。巩膜外面和眼睑内侧覆盖五层薄膜称为结膜。在结膜和巩膜之间有一薄层组织称为巩膜外层。当巩膜外层发生感染或炎症,统称为巩膜外层炎。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相关巩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眼部表现 据报道,炎性肠病出现眼病表现的发生率为1.9%~11.8%。最常见的眼部表现是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角膜炎和巩膜炎。伴有关节炎和其他肠外病变如贫血、皮肤损伤、肝疾病、口腔溃疡的CD或UC更易于眼病。如在CD患者,伴有结肠炎或回结肠炎的患者比仅有小肠病变的患者更易于发生眼病。眼病可在肠病之前发生,但多数是在结肠炎恶化时出现。有效的肠病治疗可改善眼和全身病变的预后,因此,有眼征和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必须确定出胃肠道疾病的性质,眼科医生可能是第1个诊断出IBD的。
(1)巩膜炎:据报道IBD的巩膜炎发生率为2.06%~9.67%,有肠外病变的患者比无肠外病变的患者发生巩膜炎更多见。巩膜炎可发生在肠病之前,但常见在肠病发生几年后,尤其是肠病的活动期发生。IBD性巩膜炎易复发,可发生包括坏死性前巩膜炎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巩膜炎。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巩膜炎和巩膜外层炎的发生与UC无关联,因此是否出现这些眼病是区分CD和UC的鉴别点之一。
(2)巩膜外层炎:IBD发生巩膜外层炎常见。UC出现巩膜外层炎是一个将诊断改为CD的极好证据,因为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巩膜外层炎仅和CD有关。虽然巩膜外层炎可发生在肠病之前,但在肠病几年后发生更为多见,特别在肠道疾病恶化期间发生。IBD有关节炎和其他肠外表现者发生巩膜外层炎更常见。
(3)前葡萄膜炎:通常前葡萄膜炎是复发性和非肉芽肿性的,伴有白色细粒状的KP,中度前房细胞渗出,可在肠病的任何时期出现。与关节炎特别是脊柱炎的出现密切相关。在前葡萄膜炎的各种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到IBD。IBD性角膜炎尤其是在CD患者容易发生。其特征为因急性炎症出现角膜边缘部上皮下小圆形灰色浸润,或瘢痕引起角膜边缘上皮下结节性斑翳。
2.非眼部表现 以胃肠道和关节病变最常见。C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因痉挛、便秘、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的脐周、腹右下1/4绞痛,并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若溃疡病变穿孔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形成瘘管。UC患者为下腹或腹左下1/4痉挛性疼痛,较轻,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因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及肠腔水、钠吸收障碍,可产生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复发性黏液脓血性腹泻。
两病的周围关节炎在肠道疾病发作6个月至几年后,偶尔也可在结肠炎之前发生或同时发生。一般急性发作,常为不对称形式,侵及1个或几个大关节,最常受累的是膝、踝等负重关节,表现肿胀、红斑、滑膜液分析呈炎症性,通常可在几周内痊愈,不留后遗症。其他可能侵及的关节有末端指间、肘、肩和腕关节。关节炎常出现在肠道炎症严重、范围广泛的患者。针对肠道炎症的治疗,一般对关节炎也有效,随着肠道病变的功能恢复而减轻。关节炎出现在侵及结肠的UC患者比孤立的直肠病变多见,CD侵及结肠比单纯小肠病变者更多见。这种关节炎不破坏关节,类风湿因子(RF)阴性。
皮肤黏膜病变包括见于CD的口腔溃疡,IBD的炎性皮肤疾患,如坏疽性脓皮病和结节性红斑,与结肠病变的活动性有关,有时皮肤病变可在结肠炎症状之前出现。结节性红斑表现为疼痛、皮肤敏感的红斑样或紫色结节,最常见于腿部,病变呈多发性,可发生于任何肢体。轻微的创伤可诱发本病。坏疽性脓皮病比较严重,可出现坏死性溃疡,有时其病程与肠道炎症不相一致。典型病变发生于下肢,但也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偶见于手术切口。
病人其他的全身性表现,包括失血或失蛋白引起的贫血、肝、胆并发症(如胆盐吸收不良的胆结石、继发性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从深静脉高营养液补充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所致的肝脏脂肪变性、胆管炎和肝功能异常)、血栓性静脉炎等。生殖泌尿系异常如肾结石是IBD的常见表现,因脂肪泻使草酸盐和草酸钙结合引起。CD形成的瘘管常有膀胱瘘,炎症性包块机械性压迫导致输尿管阻塞等。IBD患者还可发生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等代谢性骨病。
IBD没有一个能以病征就可以确诊的临床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因此,医生必须全面考虑临床资料和病情演变。
CD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变化特征,如肠狭窄节段刺激征和急速跳跃区的出现等。结肠镜有助于对结肠受累的病变的诊断,组织活检可显示穿壁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排除感染、寄生虫、赘生物等病因,出现结肠炎表现的患者可诊断为UC。目前IBD的疾病分类学依靠临床描述、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