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弥漫潮红 皮肤弥漫性潮红是指以全身多处皮肤的潮红、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症状。弥漫性潮红是红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 红斑样皮疹 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的症状,很多皮肤病都有这种症状
- 鳞屑 鳞屑是皮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继发性皮肤损害之一。是由皮肤的表皮产生,多见于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疾病的红色斑疹、斑丘疹。而在较大、较深在,位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及脂肪层的结节、囊肿J膜炎及肿瘤,因其部位较深,离表皮及真皮浅层较远,故鳞屑较少见。在正常表皮内角航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一般由4层组成:即最下层为基底细胞层,其上为棘层、颗粒层、最外部者为角质层。
- 会阴溃疡 阴部溃疡是指肛门、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正常上皮的缺失或剥脱.由于引起外阴部溃疡的病因复杂多样,所以它通常代表着包括多种皮肤病、性病等在内的一类疾病。
- 油腻性鳞屑 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脂溢性皮炎一般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具有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
外阴银屑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患者有轻重不等的外阴瘙痒、灼热感或极度不适感。初起在、等处见针帽大小不等炎性扁平丘疹,逐渐长大成淡红色、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环状斑丘疹。丘疹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周围有轻度红晕,轻轻去除表皮鳞屑,露出基底为一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除此膜后出现小出血点是其特征。外多汗、潮湿和容易摩擦,皮疹常被擦烂发生湿疹样变化,在外阴皱褶处皮肤湿疹样变化更明显。部病变类似脂溢性皮炎。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还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等类型。与外阴有关的几型具有如下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 为最常见的一型,一般为急性起病,初起为红色的炎性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后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成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0.2~0.5cm的红晕,基底浸润。表面覆有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鳞屑在急性损害较少,慢性损害较多,皮损中央部位的鳞屑附着较牢固,鳞屑不超过红斑的边缘,较为特征性。刮除鳞屑后,则出现一层淡红色的发亮的透明薄膜,即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后,即到达真皮层的顶端,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露珠状的小出血点,即点状出血象(Auspitz征)。皮损处出汗减少,而且皮损消退后出汗减少仍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不立即恢复正常。皮损分布特点为点滴状,是点滴状银屑病的特征,常见于儿童,特别在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后发病,与感染密切相关。若皮损较大,则呈圆形,可以相互融合呈地图状,当皮损处于消退期时可以为环状,也可排列成带状。皮损数目可从1~100块以上不等,呈对称性分布,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分布较为广泛,一般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和臀部,但也有少数患者皮损局限于一处如头皮、外阴、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皱襞部银屑病占本病的3%~5%,主要累及腹股沟、腋窝、会阴及其他皱襞部位。皮损的边界清楚,红斑泛发,无鳞屑。皱襞部位局部潮湿易摩擦,皮损的表面湿润而呈湿疹样的改变。黏膜部位的银屑病比较少见,一般见于男性龟头、包皮内侧,为边缘清楚的浸润性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点或斑块,鳞屑干燥光滑,鳞屑少或者没有鳞屑,可长久存在。也可位于膀胱、尿道等处。本病很少发生于女阴黏膜,偶尔发生时为白色或灰黄色的稍隆起的斑点或斑片,基底浸润轻,周围少许发红,皮疹表面无鳞屑。外的银屑病往往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银屑病损害同时存在,极少是单发的。
本病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1)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损不断扩大,鳞屑厚积,炎症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此时有同型反应。
(2)稳定期:病情保持静止阶段,基本无新疹出现,旧皮疹不见消退。
(3)退行期:炎症浸润渐消退,鳞屑减少,红色变淡,甚至皮损消失,留有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2.红皮病型银屑病 多见于,由外用刺激物诱发或脓疱型银屑病消退后产生,大量激素突然停药也会诱发。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症浸润明显,表面附有大量糠状鳞屑,不断脱屑。对于红皮病型患者,全身出现广泛性皮肤浸润肿胀同时,会阴、腹股沟、等肿胀也较明显,渗液较多,形成浆液性的痂皮,痂下分泌物积聚较多,活动后常引起皮肤裂口。黏膜症状也较明显,女阴、尿道、部位的黏膜常糜烂,有分泌物,病人排尿时疼痛较剧,且易并发会感染。
3.脓疱型银屑病 在原有皮损的基础上,表现为急性红斑,表面有密集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无菌性脓疱,可全身泛发,也可局限于手掌及足跖部,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外出现类似皮损,且因易摩擦而出现疱壁破裂,糜烂结痂、脓痂、渗液。
具有典型外病损:表面增厚、变红,被覆一层细小的粟粒状痂皮,痂皮下有点状暗红色丘疹。部病变似脂溢性皮炎,身体其他部位有银屑病皮损,有薄膜现象,诊断可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