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肝囊肿相关症状
- 蜘蛛痣 蜘蛛痣(spider angioma)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许多向外放散的细小血管形成,形状如蜘蛛而得名。蜘蛛痣是皮肤粘膜上的小动脉扩张结果,显露在皮肤上酷似蜘蛛,小者如大头针帽,大者直径可达1cm以上,其中心稍隆起,如用大头针帽按压中心红斑,则其周围毛细血管退色,移去压力后即复原,通常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手、面颈部、前胸部及肩部等处。
- 无胆汁粪便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无胆汁粪便系指不含胆汁及胆色素的粪便。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即发生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体重增加缓慢、嗜睡、易激怒、出现无胆汁粪便。
- 肝脏肿大 正常情况下,肝脏在腹腔的右上方,处于肋骨包围之中,又在横膈膜穹隆之下,一般在右侧肋下不能触及。如在平静呼吸时,距右肋下1.5厘米或超过1.5厘米处,能触及肝脏,提示肝右叶肿大。 在上腹正中部位,肝脏应在剑突与脐联线的上1/3以内,如果超出提示为肝左叶肿大。这是对肝肿大的初步判断。造成肝肿大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可由于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或其他脏器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后所导致。
-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体积缩小常见于胆囊管综合征,临床辅助检查静脉注入CCK后胆囊体积缩小不超过45%。胆囊管综合征(Biliar Cystic Duct Syndrome)是指胆囊管的机械性非结石性部分梗阻,引起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内压升高所致的一组以胆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征也称胆囊管部分阻塞综合征,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胆囊管炎,Cozzolino胆囊管综合征。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常见的原因有脏器肿大,空腔脏器膨胀,组织增生,炎症粘连及良恶性肿瘤等。
- 腹水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 ,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以往诊断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即可诊断为腹水。小量腹水(500ml以内)只能在肘膝位时叩诊脐部才能出现浊音,诊断较为困难,中等量腹水可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大量的腹水有腹型的改变及波动感,一般诊断不难。目前对小量腹水的诊断可借助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来确诊,腹水的诊断很少有漏诊者。对腹水性质的诊断除根据腹水的外观来判断外,主要依靠化验室检查。
- 腹部不适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
- 肝淤血 肝淤指的是,血液经过后腔静脉从肝脏回流到心脏,因某些原因使这种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肝静脉内淤滞的状态。淤血从肝小叶的中心静脉开始一直扩展到肝血窦,周围肝细胞因压力、营养不良及供氧不足而发生萎缩、变性及坏死。血液进入这些部位中,使肝小叶的中心呈暗红色,而周边呈淡粉红色,形成所谓豆蔻肝。肝淤血引起门脉及流入门脉的腹腔静脉的淤血,导致腹水的产生。
- 胆汁潴留 胃体:胃液黄浊,内混着胆汁液,粘膜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未见溃疡、肿物。 胃窦:蠕动好,粘膜花斑样充血及黄色胆汁,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及肿物。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
- 上腹部肿块及腹胀 上腹部有肿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腹胀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两种症状一起出现可见与心脏,肝胆,胰腺的问题。
先天性肝囊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肝囊肿病人年轻时常常无症状,35~40岁以后渐渐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肿块。肝区及上腹部疼痛,通常为隐痛,若出现囊内出血,也可伴有腹部剧烈疼痛;囊肿压迫邻近器官也可造成进食减少,胀痛、呕吐、黄疸等;少数严重的肝囊肿也可造成腹水、门脉高压症。合并其他脏器囊肿的病人可相应出现一些表现。临床检查早期常无任何阳性发现,对于较大的肝囊肿,查体可触及右上腹肿块,表面光滑、质韧,合并感染时可伴有触痛。
孤立性肝囊肿常无临床症状,生前很少确诊。一般要在长到足够大以致发生压迫症状或出现合并症时才引起注意。故在病人肝大而无症状,又无肝功能损害者要想到囊肿病的可能性。个别的要与巨大的卵巢囊肿鉴别。在多囊肾的病人发现有肝肿大时,要特别怀疑多囊肝的诊断。真正的多囊肝应与肝内小胆管扩张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