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弥漫潮红 皮肤弥漫性潮红是指以全身多处皮肤的潮红、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症状。弥漫性潮红是红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 双足红肿热痛 由红斑性肢痛症疾病引起的,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的临床表现,是红斑性肢痛症的一种临床特点。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肢端皮肤红、肿、痛、热,多发生于双足,发病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52岁。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少见疾病。 流行病学: 1878年Mitchell首先报道以指端皮肤红、肿、热、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并命名为红斑性肢痛症。1964年Babb等将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30年来,我国南京、西藏、贵州和两广等地区,曾在健康人群中大批流行性发病。1995年王嘉桔教授将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类具有流行性特点的红斑性肢痛症定义为特发性红斑肢痛症。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全身弥漫性潮红 全身弥漫性潮红是指以全身多处皮肤的潮红、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症状。全身弥漫性潮红是红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 皮肤黏蛋白沉积 皮肤黏蛋白沉积症是一组以皮肤内黏蛋白弥漫性或局限性沉积为特征的疾病。真皮的粘蛋白存在于胶原间的基质中,其中主要是透明质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显增多时、在HE染色下为轻度嗜碱性,颗粒状或纤维状的物质。
- 剥脱性皮炎 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皮肤病。又称红皮病。其特点是全身或大面积皮肤有弥漫性红斑﹑肿胀及脱屑。
红皮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红皮病的典型表现是全身皮肤弥漫性的潮红、浸润、肿胀、脱屑,皮损受累面积达到整个皮肤的80%以上,但是红皮病不仅仅表现在皮肤,粘膜、皮肤附属器、淋巴结甚至内脏均有受累。
(1)粘膜 症状较为明显,可出现眼结合膜炎、眼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口腔红肿、溃疡、疼痛,吞咽时症状加重。女阴、尿道、部位的粘膜常常糜烂,有分泌物。
(2)皮肤附属器 毛发脱落,轻者毛发稀疏,重者可致广泛大量脱落。病情越重,毛发脱落越明显,病情恢复后,毛发可以再生。指(趾)甲可以出现萎缩、混浊、凹陷等,尤其以银屑病性红皮病所致甲改变最明显。
(3)淋巴结肿大 2/3红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受累机会最多,颈部次之。
(4)肝脾肿大 约1/3到2/3的患者伴有肝脾肿大。药物过敏和淋巴瘤所致的红皮病,肝脾肿大的机会较多。若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应考虑恶性淋巴瘤。
(5)体温升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红皮病患者由于毒素被吸收和皮肤散热机能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患者体温在38℃~39℃左右。如果高热,中毒症状明显,应考虑并发感染。
(6)血液动力学改变 红皮病患者可出现颈静脉压升高,肝脏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率增快等。这些症状随皮肤病变恶化而加重,随皮肤症状好转而减轻。若是老年患者,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心脏功能较差,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致心力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7)内分泌改变 有少数男性患者可出现女性化,睾丸萎缩,精虫减少。女性可致月经失调,组织增生,并伴有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异常。
1.皮肤、黏膜早期症状随病因不同而有差异,药物引起者,有明确服药史,起病急骤。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者,可由于用药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使这些皮肤病向全身发展而成红皮病。继发于恶性肿瘤者,起病大多缓慢,经过较为徐缓。
典型临床表现大致有两类:一类患者发病急,全身症状重,一般先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随后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渗液,以皱襞处及关节活动部位(如腋下、会阴、四周、肘、腘部)明显,可形成痂皮。继发感染后可形成毛囊炎、疖,或经血流扩散成败血症。皮疹颜色初为鲜红,而后转暗,可伴有出血性皮疹,黏膜症状较明显,可出现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唇炎、口角炎、口腔溃疡及会黏膜糜烂、渗出。随病情恢复,呈大量点状或片状脱屑,手足部呈套样,伴瘙痒,可遗留色素沉着。平均病程1~2个月。另一类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较轻,黏膜症状轻或无。表现以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为主,剥脱症状相对较轻。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2.毛发有轻重不等的脱落,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指甲可见萎缩,混浊,凹陷,纵嵴反翘等改变,以银屑病引起的红皮病较明显,2/3红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和腋下最多见。约1/3至2/3患者可伴有肝肿大和(或)脾大,以药物及淋巴瘤所致者多见。
3.全身改变 红皮病患者由于毒素被吸收或散热功能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多数表现为中、低热,若为高热,则应考虑感染的可能。另外,少数也可出现低体温,可能为皮肤血管被动性扩张,散热增加所致。低体温易合并感染,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室纤颤,因其常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治疗,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水分及蛋白质丢失,可导致高排量心力衰竭,水、电解质、蛋白质平衡紊乱。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炎及败血症等,最终可致死亡。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做出诊断。
主证:皮损潮红灼热,食纳不香、口苦、心烦躁、易怒,不能入睡,大便干燥,小便赤少。舌质红,苔白或黄而腻,脉弦滑而数。
辨证:毒热入营,气血两燔。后期出现口渴不欲饮,低烧不退为伤阴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