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急性扩张相关症状
- 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证名。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为主症。《明医指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缩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 孕妇胃痛 孕妇胃痛指孕期妇女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或胃部有强烈的灼烧感为主的疾患
- 左上腹肿块伴有呕血、黑便 左上腹肿块伴有呕血、黑便是胃畸胎的临床表现之一
- 胃肠扩张与脱肛 脱肛,或称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胃肠扩张与脱肛可见于弹性假黄瘤病部分患者。
- 胃重复畸形 简介(概述):胃重复畸形是胃肠道重复畸形的一种。
- 震水音 取仰卧位,检查者以稍微弯曲而并拢的四指,连续迅速地冲击病人上腹部,若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称震水音.正常人仅在饭后多饮时出现,如在空腹或饭后6-8小时以上,胃部仍有振水音,则提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 。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胃急性扩张早期症状有哪些?
发病常于暴饮暴食后1~2h或术后、创伤后数小时至1~2周出现症状。
1.腹痛、腹胀 突然或逐渐发生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胀痛或隐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不剧烈。
随着腹痛的发生,出现腹胀。开始为上腹饱胀、膨隆,可见胃型但无胃蠕动波。腹胀逐渐加重,范围扩大至整个腹部,全腹部膨隆,患者感觉腹胀特别严重。叩诊为鼓音,可闻振水音。如胃内为液体或食物,叩诊鼓音不显著而呈浊音或实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上腹或脐周可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若有胃穿孔或破裂时,则压痛和反跳痛极为明显并有明显之反跳痛与肌紧张,体温升高,出现感染中毒的表现。
2.恶心、呕吐 随着腹痛、腹胀加剧,恶心和呕吐也随之加剧。呕吐特点为频繁而无力,甚至呈不自主地外溢样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和棕绿色或棕褐色腐酸臭的液体,早期可有胆汁样物。有时可见有血性液体。呕吐后腹胀仍不缓解,全身症状也无改善反而病情渐渐加重。发病早期可有少量的排气、排便,后期大部分病人停止排便。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由于频繁呕吐和胃内大量液体滞留,导致电解质和胃酸的丢失,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淡漠、烦躁不安、躁动、严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四肢厥冷而干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血压,尿少或无尿,呼吸短促呈胸式呼吸,进而出现嗜睡或昏迷状态,体温降低,甚至不升等衰竭表现。
根据有暴饮暴食或创伤、手术等病史,突然或逐渐出现上腹或全腹胀痛,腹部膨隆,频繁无力的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或棕褐色酸臭性液体,呕吐后腹胀不缓解而病情逐渐加重,迅速发生脱水和休克现象。如考虑到急性胃扩张,诊断并无困难。不典型或小儿急性胃扩张常被误诊为其他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