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两性母细胞瘤相关症状
- 盆腔肿块 盆腔包块常为妇科患者就诊主诉之一,更是妇科盆腔检查常见的重要体征。盆腔包块多来自女性内生殖器,包块可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无意中发现;亦可因并发其他症状如疼痛用尿困难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做盆腔检查时被发现。
- 男性化 卵巢男性化肿瘤是起源于特异性性索间质的卵巢肿瘤。之所以称为卵巢男性化肿瘤是因为分泌男性激素,具有男性化作用而得名。
-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子宫内膜增生常见于35 岁以上中年妇女。
- 绝经后出血 绝经后出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妇女寿命逐渐延长,生命中1/3的时间要在绝经后度过,一系列老年病接踵而至,绝经后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绝经后出血是指月经停止1年后发生阴道出血,主要指由内生殖器的非器质性、良性、恶性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应寻找病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绝经后出血警惕性提高,绝经后出血由恶性病变所致的比例逐渐减少,国外报道不到10%。主要为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次是良性病变。国内各家报道不一,约20%~50%。 在1135例绝经后出血的病理分析,其中非器质性病变占34.3%,良性病变占43.3%,恶性肿瘤占22.4%。绝经后出血多发生在绝经5年内,占40.9%;出血距绝经的时间愈长,年龄愈大,恶性肿瘤所致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小于60岁者,非器质性病变所致阴道出血占33.2%,恶性肿瘤占16.7%;而大于60岁者,前者占23.2%,后者则占33.6%,恶性肿瘤所致出血增加1倍。绝经10年以下的患者,恶性肿瘤占15.5%,大于10年的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上升为34.7%。而绝经大于20年者,几乎一半的绝经后出血是由恶性肿瘤所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量、次数均与病因有关;功能性病变平均出血9天,出血量少,出血1~2次,间隔时间长。良性病变平均出血24.7天,恶性病变平均出血152天,出血量多,次数频繁,间隔时间短。总之,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越多,恶性可能性就愈大。 在恶性肿瘤所致出血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54.3%)明显高于宫颈癌(36.9%),卵巢癌则为12.2%。国内有报道宫颈癌与宫体癌发病率相似,还有报道前者高于后者。 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发生阴道出血,随着激素替代治疗的普遍应用,此类出血会逐渐增加。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因其有弱雌激素的作用,也可致绝经后出血。
- 月经量多 月经量多(menorrhagia)的定义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一类临床上以出血时间与基础体温(BBT)曲线对照将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月经量多与经间出血两类。
- 闭经 闭经即无月经。闭经是妇产科病中常见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闭经或为生理性或为病理性现象。生理状态下,如青春前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后期无月经属正常现象。病理性闭经和假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18岁月经停闭超过3个周期或时间超过6个月者。 真性闭经指无子宫内腊增生、分泌和月经者。假性闭经即隐性闭经,指实际上有月经形成,而由于下生殖道(宫颈、阴道和处女膜)畸形或阻塞而造成经血滞留形成宫腔-阴道积血者。
- 盆腔包块 盆腔包块常为妇科患者就诊主诉之一、更是妇科盆腔检查常见的重要体征。盆腔包块多来自女性内生殖器、包块可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无意中发现;亦可因并发其他症状如疼痛、排尿困难而做盆腔检查时被发现。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1、盆腔包块
多发生于单侧,平均直径6cm以下。
通过盆腔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大多数附件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可以被发现。
2、内分泌变化
瘤细胞分泌雌激素及雄激素,可有单种症状,亦有男、女性症状均存在或先后出现症状者。
(1)雌激素影响:
A.出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等
B.出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生性病理改变。
(2)雄激素影响:
出现男性化症状: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肥大等。
病理
二、诊断
肿瘤组织内必须同时含有支持间质细胞成分和颗粒-泡膜细胞成分
血清中出现抑制素(inhibin)及MIC2抗体的:存在型颗粒细胞瘤。
(1)颗粒细胞成分:
主要为型颗粒细胞瘤,鲜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2)好发年龄
型细胞瘤: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30%左右发生于育龄妇女。
幼年型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以前。约44%发生在出生后至10岁以下,34%发生在10~19岁,19%发生在20~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