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症状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 淋巴液流出 淋巴液:(又称淋巴) 成份与组织液相同,因是由血液经微血管所渗出来的,所以不含红血球,而且蛋白质为血液的四分一。淋巴液具有防止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一旦引起感染时,淋巴液会从毛细血管中渗出,聚集在淋巴管防止感染。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胸骨压痛 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
- 周身不适 躯体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一般有头痛、失眠、胃口不适、心慌胸闷等等不适, 人得流感,常表现出周身不适。
- 咽喉炎 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两种。
- 反复高热 体温反复达到39.1~40℃。 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
- 流感样症状 很多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也能引起流感样症状,称之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但近几年来,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应用干扰素(IFN)时,可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文献报道渐多。临床上逐渐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但药物引起“流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是无传染性的,一旦停止用药,流感样症状就会慢慢消失。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而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或流感而被滥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新病毒或病毒变异所致新病种的出现,如何及时鉴别DFS与各型流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 右胸痛 右胸痛是胸壁疼痛的症状之一。胸壁疼痛又称肌肉骨骼疼痛。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休克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钝、血压下降等。 休克的特征为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咽痛 咽痛是咽部常见症状,主要由咽部疾病引起,也可是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
1.潜伏期
目前并没有确定的期限。目前估计在7天以内,一般为1~3天。
2.体征
重症患者可能会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医学观察病例
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密切接触过人禽流感患者或者有流行医学史。
(2)疑似病例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有相关临床表现或者有流行病学史。
(3)确诊病例
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或有相关临床表现或者有流行病学史,并且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
3.临床症状
H5N1病毒感染者多呈急性起病,通常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鼻塞、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恶心、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的症状为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肺出血、胸腔积液、败血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特别注意的是,若治疗中若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
一般说来,H7N7感染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眼结膜炎,少数患者伴有温和的流感样症状。H9N2感染者仅引起一例过性的流感症状,尚无死亡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