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嗅沟脑膜瘤相关症状
  • 脑室受压移位 脑室受压移位是指CT检查或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室移位、脑室受压,多出现在脑外伤或脑肿瘤。
  • 眼面痛 颅内动脉的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
  • 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又称嗅觉失灵。嗅觉障碍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嗅觉障碍,多由急性鼻炎、功能性障碍(如癔病)而成,永久性嗅觉障碍,多为鼻部阻塞(如鼻息肉)、鼻粘膜损坏(如萎缩性鼻炎)、嗅神经障碍(发育不全、神经炎)、脑回损害(如栓塞、额叶肿瘤等)等因素均可引起嗅觉丧失。
  • 导水管周围受损 第四脑室上接中脑导水管,下端以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位置相当于小脑桥脑角处,以中孔与枕大池相通。第四脑室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第四脑室底呈菱形,桥脑与延髓的神经核团多与此相毗邻,如延髓的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耳蜗和前庭神经核;桥脑的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等。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性受损则可能是延长头痛发作时间,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的原因。当第四脑室发生肿瘤时,首先产生脑脊液循环受阻,肿瘤向脑室周围扩延侵犯或使其周围组织受压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颅神经受损症状。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 一侧乳头萎缩,另侧水肿 本征多见于大脑额叶底部的肿瘤或脓肿,如颈内动脉瘤、嗅沟脑膜瘤、颅前凹颅底脑膜瘤、颅咽管瘤等。其他如颈内动脉梭形扩张、颈内动脉硬化、颅前凹部外伤、颅前凹蛛网膜炎等亦可引起一侧视乳头萎缩,另侧水肿。由于一侧视神经首先受肿瘤直接压迫而萎缩,以后因肿瘤继续增长而产生颅内压增高,致使健侧视乳头也出现水肿。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深部性头痛 深部性头痛多见于脑脓肿、脑炎、脑肿瘤,并向同侧外部放射。
显示全部症状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肿瘤位于单侧时,则嗅觉丧失属单侧性,对定位诊断有意义。但如为双侧丧失时,常与鼻炎混淆。嗅沟脑膜瘤的嗅觉障碍虽比较多见,但病人往往忽略,许多病人是人院查体时方得以证实的。这是由于单侧的嗅觉障碍可被对侧补偿,病人不易察觉。另外,嗅沟脑膜瘤引起的是嗅觉丧失,与颞叶病变引起的幻嗅不同,应注意鉴别。由于早期嗅觉障碍常被病人忽略,所以肿瘤多长期不被发现。临床确诊时肿瘤已长得很大,已有显著的颅内压增高症状。
视力障碍也较多见。造成视力减退的原因是颅内压增高、视盘水肿和继发性萎缩。造成视力减退的另一原因是肿瘤向后发展直接压迫视神经,个别病人可出现双颞或单侧颞部偏盲。文献报道,约1/4的病人构成Foster-Kennedy综合征。
肿瘤影响额叶功能,可引起精神症状。病人出现兴奋、幻觉和妄想。也可因颅内压增高而表现为反应迟钝和精神淡漠。少数病人可有癫痫发作。肿瘤晚期出现锥体束征或肢体震颤,为肿瘤压迫内囊或基底节的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一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嗅沟脑膜瘤相关文章
嗅沟脑膜瘤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