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相关症状
  •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 胆汁排泄受阻 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梗阻部位可在肝内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常见的病因有毛细胆管型肝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胰癌、胆道蛔虫症等。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核黄疸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阻塞性黄疸 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梗阻部位可在肝内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常见的病因有毛细胆管型肝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胰癌、胆道蛔虫症等。
  • 重度黄疸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隐性黄疸:17~34,轻度黄疸:34~170,中度黄疸:170~340,重度黄疸:>340。
  •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肝细胞性黄疸是黄疸的一种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肤呈浅黄色或金黄色。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 尿黄似浓茶 黄疸性乙型肝炎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 ,尿黄似浓茶水.
  • 十二指肠扩张 十二指肠扩张和塑滞症是指各种原因阻碍食糜顺利通过十二指肠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阻塞常发生于十二指肠的第三、四段,阻塞部位以上肠段有扩张和食糜滞留。临床主要表现是高位肠梗阻征象。本病虽不多见,但可因未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本病应有足够的认识。
  • 食物在胃的通过障碍 食物在胃的通过障碍是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它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两大类。 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即活动期)或晚期。
  • 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正常值:总胆红素: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0~3.42μmol/L;间接胆红素:1.7~13.68μmol/L。
  • 胃肠气胀 胃肠气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积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使胃肠道气胀为功能性气胀。幽门梗阻、肠梗阻引起者多为器质性气胀。常和便秘同时存在。
  • 幽门狭窄 幽门括约肌高度肥厚增生,硬似软骨,形如橄榄,幽门管严重狭窄,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梗阻。
  • 病理性黄疸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 婴儿脸色发黄 婴儿脸色发黄是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 眼白发黄 眼自发黄 证明出现黄疸。传染性肝病、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是引起黄疸的原因。
显示全部症状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有间歇性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嗳气等,如并发憩室炎,症状会更明显,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由憩室炎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待炎症得到控制后,黄疸可减轻甚至完全消退,病情恶化时,可再度出现黄疸。由憩室炎引起的胰腺炎通常是急性水肿型,也可由于严重的上行感染而引起化脓性或坏死型胰腺炎,表现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憩室炎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常在进食时诱发或加重病情。
1.有间歇性上腹部疼痛病史,出现黄疸者应考虑本征的可能性。
2.上消化道造影证实有总胆管扩张。
3.除外胆石症、胆道感染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胰腺炎。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相关文章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常用药品
  •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 黄连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 黄疸茵陈冲剂

    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复方溪黄草颗粒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散瘀。用于改善急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所致肋痛黄疸,呕恶腹胀,身重倦怠等症状。

  • 六味木香胶囊

    开郁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嗳气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