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缺血性肝炎相关症状
  • 肝叶萎缩 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叶萎缩”是指B超或CT检测,肝叶体积缩小,如果整个肝脏体积缩小,则属于传统医学的“鼓胀”,现代医学定性为“肝硬化”,目前国内外除肝移植外尚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一是要找适和的肝源,二是手术后排异性强,三是给献肝人员和患者本人都会造成伤痛和留下永久的伤痕,四是费用高,一般平民患者无力承受致使无数患者因无钱换肝而死亡,所以寻求一种简便、科学、经济的能为众多平民患者所接受的治疗肝萎缩的方法势在必行。
  • 球蛋白异常 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 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 肝被膜紧张 在肝脏和脾脏表面都覆盖着一层名叫“被膜”的薄膜,被膜里分布有神经。当肝脏脾脏肿胀时,必然会挤压被膜,牵拉神经而引起疼痛。
  • 炎性细胞浸润 炎性细胞浸润是指组织周围间质有一定量的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等)的聚集,一般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 食欲下降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 ,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引起食欲下降,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肝糖异生增加 长期饥饿和过度疲劳者,饥饿感受到抑制而显著减轻。由于肝糖原明显减少,血糖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升糖素分泌增加,以致加强分解代谢,促进糖异生作用,以保证葡萄糖的供给,首先是大脑的需要。在整个饥饿进程中,人体的生理保护作用十分突出,即加强肌肉等次要部分的分解,保证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营养需要。
  • 右上腹痛 右上腹痛一般是肝脏、胆囊、胆道、胰脏、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的疾病。
  • 口唇发黄 嘴唇发黄要注意肝炎问题。
显示全部症状

缺血性肝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诊断应具备以下各项指标:
1.重度低血压后3日内出现ALT、AST的显著而持续地升高;
2.除外近期内急性心肌梗死;
3.缺乏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并除外毒素和化学物所致的肝损害。
一、.基础疾病的表现
本病多见于心脏手术后,特别是同时施行多个瓣膜的人造瓣膜替换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度心律失常所致左心功能衰竭,重度感染及败血症等。偶见于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上述因素均可致肝脏血供明显减少,而与肝脏淤血关系不大。
二、急性肝炎样表现
缺血性肝炎也可有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及疼痛、黄疸和肝脏肿大。但更具特点而多见者为血清ALT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显升高,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发病1~3日内上升,8日内则迅速降至正常。同时可有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由于LDH升高也可源于心肌梗死,因此,LDH同工酶(LDH5)明显升高则对缺血性肝炎更具诊断价值。

缺血性肝炎相关文章
缺血性肝炎常用药品
  • 茵栀黄口服液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 威佳

    用于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衰竭早期或中期)的辅助治疗。

  • 胆维他

    利胆: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 保肝:急、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 促消化:腹胀、便秘、口臭、恶心,闷痛等消化不适。

  • 苦参碱注射液

    用于活动性慢性迁延性肝炎。

  • 联苯双酯滴丸

    临床用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伴ALT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ALT升高。

  • 联苯双酯滴丸

    临床用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伴ALT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AL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