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痨相关症状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头痛并呕吐 头痛同时伴剧烈呕吐者提示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可见于偏头痛。一般颅内压增高是刺激呕吐中枢的常见因素之一,颅内压增高另一个表现就是头痛。头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可见于急性胃肠炎。头痛伴剧烈喷射状呕吐者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症。 头痛伴呕吐,但呕吐不剧烈且呕吐后头痛明显缓解是偏头痛的特点。
- 水母头征 海蛇头征(“水母头”征)——脑静脉畸形(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异常扩张的髓静脉引流入1~2 条粗大的引流静脉,形成“海蛇头”征,不伴有供血动脉和直接的动静脉短路。门静脉高压时脐静脉重新开放,与副脐静脉、腹壁静脉等连接,在脐周腹壁形成迂曲的静脉,血流方向为: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以此血流方向可资与上或下腔静脉梗阻造成的侧支循环相鉴别。腹壁静脉曲张显著者可呈海蛇头状称水母头征。是门静脉高压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绝大多数病人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病人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因素。
- 脑叶出血 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表现意识障碍。头痛以病灶侧为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去大脑性强直与抽搐。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等。血压高低不稳。出血后出现高热。脑膜刺激征。
- 反射性呕吐 周围性呕吐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有恶心先兆,吐后不感到轻松,胃虽已排空但仍干呕不止。见于腹腔器官的炎症(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 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
-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本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呕吐,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不符合精神症的诊断标准,除呕吐外无明显的其他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临床上常见初时误为本症,仔细地观察及探究动机因素,常被重新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多由于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发生。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它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多体重不减轻,无内分泌紊乱现象,常具有癔病性性格。
- 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中医学归属于头痛、脑风、头风范畴,属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瘀血症等引起.
脑痨早期症状有哪些?
1、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有密切的痨病接触史,或原已患肺痨等病。
2、症见潮热盗汗,精神萎靡,消瘦乏力,恶心呕吐等,继之发热,头痛剧烈,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手足抽搐,昏睡谵妄,二便失禁等。可伴眼睑下垂、斜视、复视、失明、失语,面瘫,偏瘫,四肢瘫痪,智力低下等。
3、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体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呈毛玻璃样,放置数小时后可出现纤维薄膜,淋巴细胞及蛋白质增高、葡萄糖降低等;脑脊液抗酸染色或培养可发现结核杆菌。
4、胸部X线检查常可发现结核的原发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