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症状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脑脓肿 健康脑组织对细菌有一定抗御能力,实验证明把致病菌接种于脑内,很难造成脑脓肿。脑损伤、梗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以及术后残留死腔等则有利于脑脓肿的形成。脑脓肿大多继发于颅外感染,少数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感染所致。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显示全部症状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以青年男性为多见,Iwakuma(1973)报道21例慢性硬膜外血肿,男17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5岁。Pazzati(1980)复习30例病人,年龄10~72岁,其中30岁以下占65%,男26例,女4例。Zuccarello(1982)报道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9~73岁,平均38岁。Tatagiba(1989)综合报道71例,男57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7~73岁,平均30岁,两个高发年龄分别为11~20岁,占22.5%,31~40岁占21.1%。好发部位与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似,多位于额区、顶区、枕区等处,位于颞区较少。病程一般在12~180天,平均25天。可以无症状或中间清醒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幕上慢性硬膜外血肿常表现为进行性头痛、恶心呕吐,轻度嗜睡,动眼、滑车神经麻痹、视盘水肿以及偏瘫,行为障碍等。幕下者则以颈部疼痛和后组脑神经、小脑受累为主要表现。
总的来说,有下述三方面的症状:
1.意识障碍: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五种类型。①伤后一直清醒;②伤后一直昏迷;③伤后清醒随即昏迷;④伤后昏迷随即清醒;⑤伤后清醒后,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
2.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但如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柯兴反应。如血压增高、脉搏减弱,宏大有力、呼吸变慢等。
诊断
目前多数人认为以头外伤12~14天以上诊断为慢性硬膜外血肿最为合理,因为此时显微镜下才能发现有血肿机化或钙化,而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伤后48h~13天)中则没有血肿机化这种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可做出诊断。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有赖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人均有颅骨骨折,而且骨折往往穿越硬膜血管压迹或静脉窦。CT扫描的典型表现,是位于脑表面的梭形高密度影,周界光滑,边缘可被增强,偶见钙化。MRI于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边界锐利的梭形高信号区。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文章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常用药品
  • 尼膜同

    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

  • 欣可来

    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术术后意识障碍。

  • 长春西汀片

    适用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

  • 脑血康胶囊

    活血化瘀,破血散结。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舌紫暗,有瘀斑,更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血肿,脑血栓等。

  • 散风活络丸(浓缩丸)

    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行步艰难

  • 珍宝丸

    清热,安神,舒筋活络,除“协日乌素”。用于白脉病,半身不遂,风湿,类风湿,肌筋萎缩,神经麻痹,肾损脉伤,瘟疫热病,久治不愈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