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老年病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相关症状
  • 肠粘膜有坏死溃疡 直肠的放射性病损可分为四度,第二度临床表现为大便频数,有血便或粘液便、里急后重,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肠粘膜有坏死、溃疡或中度狭窄。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
  • 便血鲜红 便血鲜红即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血液由肛门排出,或者血液与粪便一同排出,血色多呈鲜红或暗红。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包括空、回肠,结肠与直肠)称下消化道。
  • 良性反应性改变 良性反应性改变是指局部病变的性质为良性,没有发生恶变的倾向.多见于炎症的表现。
  • 口淡黏腻 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湿阻型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体重减轻 定义上只要体重在6个月内减轻达到原来体重的5%以上时,即是有意义的体重减轻。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显示全部症状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1.溃疡性结肠炎 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病程与年轻人相似,但腹泻、体重减轻较为突出,而腹痛及直肠出血少见。Zimmermann等报道5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比21~30岁患者腹泻次数多,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而且迟发的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暴发型者发生率高,亦包括了部分60岁以前发病的病例以及延迟诊断致使治疗延缓者。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分布多在远段直肠。
2.克罗恩病 老年人迟发的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与年轻人无多大的差别。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体重减轻、腹痛,其他可有直肠出血、发热、腹块、肛周疼痛,以及便秘等。Woolrich和Korelitz认为老年人克罗恩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泻、腹痛和体重减轻。Harper在患者性别和病程配对的基础上,将其按年龄分组,发现老年人克罗恩病早期便血出现率高,腹块、腹痛出现率低。便血及便秘与病变位于结肠有关。Stalnikowicz发现老年人克罗恩病确诊时间延长,误诊率增高,腹泻、便血、脓肿形成及并发症出现率增高。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克罗恩病结肠病变常见,且多见于女性。例如,老年人克罗恩病直肠炎在50%以上。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与许多老年人其他的肠道疾病相似,因而早期确诊比较困难。Harper等观察到老年人克罗恩病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6.4年,而年轻人组为2.4年。Foxwolthy和Wilson的研究还显示除确诊的时间延迟外,60%的老年患者开始时被误诊,而年轻人组仅为15%。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需要与缺血性肠炎鉴别。虽然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炎症性肠病,但常具有缺血性疾病的病史和病变具有自限性及复发率低的特点。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期与肠憩室炎的表现相似,其鉴别可根据X线检查、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即可诊断。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相关文章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常用药品
  • 肠炎灵胶囊

    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菌痢、急性肠炎等。

  • 炎立消片

    清热解毒,消炎止痢、肠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 消炎止痢灵片

    清热燥湿,抗菌消炎。用于菌痢,胃肠炎等。

  •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克罗恩病)。

  • 葛根芩连微丸

    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 复方地芬诺酯片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