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症状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显示全部症状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现以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为例,概述如下。
1.意识障碍 急性硬膜外血肿多数伤后昏迷时间较短,少数甚至无原发昏迷,说明大多数脑原发损伤比较轻。有原发昏迷者伤后短时间内清醒,后血肿形成并逐渐增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出现再昏迷,两次昏迷之间的清醒过程称为“中间清醒期”。各种颅内血肿中,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中间清醒期”最为常见;部分患者无原发昏迷者伤后3天内出现继发昏迷,早期检查不细致容易漏诊;原发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或仅表现意识好转后进行性加重,无典型中间清醒期,颅内血肿征象被原发脑干损伤或脑挫裂伤掩盖,易漏治。
2.颅内压增高 在昏迷或再昏迷之前,因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心跳及呼吸缓慢等表现,即Cushing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
3.神经系统体征 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受损体征,仅在血肿形成压迫脑功能区时,才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幕上硬膜外血肿压迫运动区、语言中枢、感觉区,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偏瘫、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肢体麻木等,矢状窦旁血肿可单纯表现下肢瘫。小脑幕切迹疝形成后,出现昏迷,血肿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Weber综合征表现。脑疝形成后可短期内进入脑疝晚期,出现双瞳孔散大、病理性呼吸、去皮质强直等。若不迅速手术清除血肿减压,将因严重脑干继发损害,致生命中枢衰竭死亡。当血肿迅速形成,造成早期脑干扭曲,向对侧移位并嵌压于对侧小脑幕上,首先表现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等不典型体征,需要立即辅助检查确诊。幕下血肿出现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颈项强直等。因颅后窝体积狭小,其下内侧为延髓和枕骨大孔,血肿继续增大或救治不及时,可因枕骨大孔疝形成突然出现呼吸、心脏停搏而死亡。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应判定在颞叶钩回疝征象之前,而不是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之后。故临床观察尤为重要,依据头部外伤史,着力部位及受伤性质,伤后临床表现,早期X线颅骨平片等,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做初步诊断。当病人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压差加大和(或)出现新的体征时,即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及时给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颅骨平片、CT扫描等。其中CT扫描是首选辅诊方法,不但能明确诊断,而且能准确反映血肿部位、大小、占位效应、合并脑内损伤等,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关文章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常用药品
  • 欣可来

    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术术后意识障碍。

  • 长春西汀片

    适用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

  • 脑血康胶囊

    活血化瘀,破血散结。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舌紫暗,有瘀斑,更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血肿,脑血栓等。

  • 散风活络丸(浓缩丸)

    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行步艰难

  • 珍宝丸

    清热,安神,舒筋活络,除“协日乌素”。用于白脉病,半身不遂,风湿,类风湿,肌筋萎缩,神经麻痹,肾损脉伤,瘟疫热病,久治不愈等症。

  • 廖氏化风丹

    息风镇痉、豁痰开窍。用于风痰闭阻、中风偏瘫、癫痫、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